新华财经北京4月17日电 2022年4月15日-17日,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17日在演讲中表示,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可能不是特别适用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融资,可以用类似于大科技信贷、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做信贷决策,分析这些准备上市或上市以后的公司的创新潜力、市场前景或者可能的财务状况,在传统数据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给它做一个很好的投资分析。

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黄益平指出,中国最主要支持创新的力量其实就是中小企业。这两年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环境有很大的改进,但为什么融资问题现在变得比以前更加突出?黄益平的看法是,改革初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很突出,但是到今天,支持中小企业、支持民营企业,不能简单看作公平的问题、普惠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经济能不能持续增长下去。因为增长模式变成了创新驱动型,核心问题就是经济能否创新,而创新的主力恰恰就在中小企业,这个问题就有了宏观的显著性。

从数据出发,黄益平指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大概处于差不多的水平,危机以后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化,主要的去杠杆发生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其实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得不是很明显,2017年底,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概是在60%左右,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稍微比50%高一点,这8-9个百分点的差异其实就是反映了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这也是2016年和2017年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声音非常普遍的原因;2021年底,民营企业负债率变成了57.6%,而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了57.1%,也就是说这四年时间,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反超国有企业,变得更高了,政策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监管部门这几年一直在强调要给中小企业增加融资。这样的改善是否能很好地支持创新?能否持续?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起码从政策层面来看,见到了效果。

什么样的金融能更好地支持经济创新?从大的方向来说,就是怎么样改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世界上的金融体系无非就是两类,一类是银行主导,一类是市场主导,中国一直是银行主导,黄益平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太可能改变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这一特点,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也可以不断创新、改革,学习怎么支持科技创新、经济创新,例如通过数字技术改善金融服务,尤其是在中小企业服务当中。

而在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上如何改善?现在有了北交所,专门要支持专精特新,将来很多创新型中小企业都可以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但现实是,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去融资门槛更高,如果到银行都融不到资,到资本市场去融资可能更困难。当然会有一些专业性的投资机构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但如果一大批企业都需要融资,一大批投资者都想对这些企业做投资,怎么办?传统的风险评估的一套方法可能不是特别适用。所以黄益平的建议是,能否用类似于大科技信贷、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做信贷决策,分析这些准备上市或上市以后的公司的创新潜力、市场前景或者可能的财务状况,在传统数据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给它做一个很好的投资分析。如果这一条路能走出来,那么我国的数字金融就不仅仅是提供移动支付和提供贷款的问题,而是在资本市场上走出一条新路。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