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1日电(记者闫鹏) 当前,北交所IPO申报如火如荼,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近日也要求券商加快保荐项目推进速度,不过上市审核的要求似乎并未因“扩规模”而降低,反而呈现出愈来愈严之势。

3月以来,主动申请终止北交所IPO的企业激增,而且多数已处于第三轮问询中,浦漕科技、汇群中药甚至已“闯关”至第四轮,距上北交所上市委会议越来越近……为何近期北交所IPO撤单激增?北交所审核导向和重点在哪?企业该如何“闯关”北交所?新华财经记者进行了调查。

IPO主动“撤单”激增

新华财经终端数据显示,今年北交所共有杭州路桥、光谷信息、银山股份、东立科技、绿联智能等18家IPO申报企业审核终止,尤其是3月份以来达到13家,全部属于在问询阶段主动撤回。

2020年10月13日,彼时专业生产各种电线电缆的浦漕科技在精选层挂牌申请获受理,并在2021年11月该申请平移至北交所审核。由此算起,浦漕科技排队历时一年半左右,但在收到北交所第四轮审核问询函后,浦漕科技决定撤回IPO申请材料。

在前三轮问询36项问题基础上,第四轮问询函对浦漕科技提出4项问题,其中3项与其经营相关,要求其说明在被国网平台暂停中标资格情况下,2021年新增主要客户真实性问题;原材料铜价上涨情况下毛利率增长的合理性,以及向东春辉贸易公司支付资金与实际采购时间存在间隔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浦漕科技与保荐机构须在20个工作日对第四轮问询意见逐项落实,但三个多月过去后,浦漕科技迟迟未见回复。而在3月18日刚收到第三轮审核问询函的伊斯佳“回应”更为直接,其表示“预计无法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第三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最终决定终止在北交所上市申请。

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共有65家北交所IPO项目终止审核,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半途撤离。在审核期间,财务内控规范、业绩大幅下滑、行业定位问题、经营合规、信息披露真实性等是北交所审核关注重点。

新三板业内人士分析,注册制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北交所聚焦核心问题和重大疑点,会通过多轮问询引导发行人“说清楚”,督促中介机构“核清楚”,防止“带病闯关”。部分企业在一轮轮信息披露后,会逐渐认识到自身与北交所要求的差距,最终选择主动撤回上市申报材料。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撤单的理由,18家主动“撤单”的IPO企业给出的理由基本一致,“鉴于未来战略调整考虑,结合对资本市场路径的规划”。有券商投行人士坦言,对于发行人来说,如果已在北交所申报审核,不太可能重新撤掉再换到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而且站在股东角度考虑,去沪深交易所申报最终能否成功也不明确,同时股权锁定期也比较长。

北交所提高审核质效

“与其说主动撤回,不如说被‘劝退’,北交所现在比较缺项目。”前述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打造主阵地需要聚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市场深度,支撑市场功能发挥、生态形成。

近日,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组织召开证券公司推荐保荐业务发展座谈会,会上指出,形成初步规模,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是当前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关键,下一步将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提高审核质效,保持常态化发行上市,并要求证券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推荐、保荐申报和储备项目的推进速度。

为何北交所强调加大企业培育力度,3月份后会出现IPO“撤单”激增现象?“当前,恰好是不少公司2021年年报审计出炉的时点,不排除部分企业可能受疫情影响经营出现变化,同时也是拟发行公司与其保荐机构重新审视其上市时机的重要时点。”申万宏源中小公司部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说。

一家券商股转业务部负责人表示,北交所众多申报项目都是由精选层平移而来,在新旧市场的衔接过程中,涉及政策导向、市场定位、上市条件等诸多变化,主动申请撤单增多也是市场在“趟”北交所上市路径,熟悉监管的尺度和想法,摸索申报材料的制作口径和方法。“当然也不排除,北交所早期的审核更加谨慎,要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关’。”

据全国股转公司近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北交所上市委共召开审议会议30场,共提出403个现场问询问题,涉及规范性、信息披露和募集资金投向等3个方面17类问题,平均每家次企业现场问询问题约7个。可以看出,从多轮问询到上会审议,北交所在多个环节的审核保持着严的标准。

目前,北交所设置四套组合式上市标准,分别侧重于企业的盈利性、成长性、市场认可度以及研发能力,降低财务上市门槛,从多个维度包容创新型中小企业经营多样性。不过,聚焦核心问题和重大疑点、要求信息披露的质量并未因这一包容性而放松。

“主要原因还是北交所现在更加明确自身的定位,一是交易所的定位,二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使其审核更加趋严,对于企业规范性、创新性的要求都有所提升。”刘靖表示,今年北交所将质、量并举,通过提升市场规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吸引投资者入场。

如何“闯关”北交所?

北交所审核趋严之下,实际上速度并未放缓。

4月1日,北交所上市委举行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奥迪威、鑫汇科2个IPO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鑫汇科今年1月5日才获北交所受理,期间不仅经历春节假期,而且仅经过一轮问询,不到3个月即实现上会。

前述新三板业内人士分析,鑫汇科首轮问询函仅提出14个问题,比之前同样一轮问询就安排上会的克莱特问题数量还少了5个。这充分说明申报项目只要财务和法律比较规范、收入利润表现稳定,加上中介机构准备充分,北交所对于优质项目是开绿灯的。

2021年11月,北交所曾公开《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业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涉及IPO审核30个重大事项,以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提高发行上市审核透明度,但实际中仍然有很多问题的处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华东一家证券保荐代表人表示,从过会的IPO招股书和审核反馈意见看,持续经营能力无疑是审核核心,往往是上市失败的关键障碍,同时关联交易对于公司独立性的影响、第三方回款的原因和合理性、商务费用处理是否合法合规……都是北交所审核中的“潜规则”。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不等于降低标准,这需要在审核实践中不断提升识别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性和包容度。”上述券商股转业务负责人表示,在此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撤单、劝退增多等现象,这需要市场与监管共同摸索,最终达成默契,形成较为稳定的审核预期。

实际上,相较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具备一体化结构优势,与新三板层层递进、协同联动,上市来源也是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比如,上述鑫汇科2014年已在新三板挂牌,多年下来内部治理规范性表较好,在北交所上市水到渠成。

上述保荐代表人称,一家企业从申请新三板挂牌到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大致需要经过为期3月的股改、4月至6月的新三板挂牌申请,之后在创新层挂牌满12个月后,再经历平均6个月的北交所IPO申请,最快的话2年多即可登陆北交所。当前,北交所正在高效推进审核,企业应充分利用好政策东风。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