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3月4日电(记者王淑娟)氢能是涉及能源及交通两个十万亿级别市场的战略性新兴大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就大力发展氢能多场景应用提出建议。他指出,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等问题,只有全面扩大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应用范围,丰富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形成规模优势,才能有效降低制氢用氢成本,提高技术水平,“以用促进”建强产业链,推动全产业链的成熟。
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助力“双碳”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在调研中,张天任发现,目前国内的部分技术尚不完善,氢能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装备发展相对滞后。尽管在国家示范群补贴政策的引导下,过去三年尤其是2021年上牌燃料电池车型系统功率水平出现显著提升,但燃料电池的核心设备及技术仍被国外“卡脖子”,尤其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国产化两方面痛点突出。目前,如加氢枪、阀门、压缩机、碳纸、质子交换膜等氢能核心设备材料仍以进口为主,虽然示范政策鼓励国产化替代,但技术的研发迭代还需要时间。
此外,氢能的应用场景比较单一。目前,国家对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如公交车辆和中重卡车,国内企业的研发重点也集中在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应用场景较为单一。交通领域的内河航运、铁路等,特别是工业领域的煤化工、石油化工、冶炼等,是碳排放“大户”,但氢能在这些产业的应用还不多,产业政策的支持还不到位,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据此,张天任建议,国家尽快制订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领域、行业和区域,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多渠道拓宽氢源,以更大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转化。
首先,细化产业政策,出台更强有力的扶持措施,鼓励氢燃料电池在更多类型的交通工具上开展示范应用;二、在京津冀、上海、广东等5个示范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示范城市群;三、鼓励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等高碳排放行业的“加氢脱碳”;四、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宽氢能来源;五、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六、逐步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