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诞生至今接近四年,这类产品在2021年迎来“发展黄金期”,规模和数量呈倍数增长。近期,养老FOF产品又传来新消息。

记者发现,2022年以来上报的养老FOF产品均为三年或三年持有期以上产品,同时业内传出消息称目前更建议基金公司上报持有期在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养老FOF。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目标基金作为公募基金助力个人“投资养老”和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环节,三年及三年以上持有期产品更符合长期投资理念,因此需要引导大家布局长期限的品种。

养老FOF悄然变为三年期

自2022年以来,基金公司已经上报了三款养老FOF产品,产品持有期均在三年及三年以上。

数据显示,2022年不过两周时间,就陆续有华夏福源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申万菱信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工银瑞信积极养老目标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等产品相继上报。

和之前养老FOF基金设置的持有期多为一年不同,今年上报的均为三年及三年以上持有期的产品。一位基金公司产品人士表示,近日听说监管层建议,基金公司上报养老FOF产品持有期最好在三年及三年以上。

“我们也听说了这一情况,近日上报的养老FOF持有期最好不低于三年,业内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三年及三年以上持有期产品更符合长期投资理念。”据一位基金产品人士表示。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根据此前出台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养老目标基金定期开放的封闭运作期或投资人最短持有期限不短于1年、3年或5年的,基金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商品基金(含商品期货基金和黄金ETF)等品种的比例合计原则上不超过30%、60%、80%,持有期越长的养老目标基金权益资产仓位上限越高。而养老规划往往最好是从投资者年轻时候就开始做起,若是权益资产配置不足,年老的时候很难满足养老需求,因此需要引导行业布局长期限的基金品种。

北京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现在也在打算继续布局一些3年期及5年期的养老目标基金,毕竟待税延政策落地之后,能够满足居民长期养老需求还是长期限的养老目标基金,一年期养老目标基金权益仓位上限只有30%,长期复合收益率相对偏低。

“不过,当前的情况是,在税延政策落地之前,持有期较长的养老目标基金面临发行相对困难的问题,因此,各家基金公司并不会密集新发相同类型的养老目标基金,而是出于布局产品线考虑,在1、3、5年期的养老目标基金中各部一只作为种子基金。”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家基金公司FOF部门人手有限,通常只有1-2名基金经理具备养老目标基金经理任职资格,每个基金经理所管基金都存在10只上限,现阶段也不支持大规模密集布局多只同类产品。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称,目前中小基金公司发行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中小基金公司之前也一直没有布局长期限的养老目标基金。

养老FOF业绩不俗 基金行业积极布局

自2018年9月,我国公募养老FOF正式“试水”,积极探索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参加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只有4.88万人,保费总额仅有4亿多元。同期,公募养老FOF的持有人户数181万户,总规模513亿元。目前公募养老FOF已经多达168只(份额合并计算),管理总规模达到1298.5亿元,持有人户数约为300万户。

在投资业绩方面,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1月25日,成立满1年以上的103只养老目标FOF平均年化回报达到10.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只成立在2018年的养老目标基金,成立三年左右时间,平均年化回报更是达到12.9976%,取得了不错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可谓取得良好的开局。

而参考2021年ICI统计数据,2020年末,美国企业年金(包括DB和BC)总额20.1万亿美元,个人养老金(IRAs)账户总资产的估计值为12.2万亿美元,占2020年美国GDP总额21.48万亿美元的57%。相比之下,我国“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也引发行业积极布局。

“目前银行渠道也在为未来的养老账户体系储备产品,从银行渠道的角度上看,他们更愿意去布局由自己银行托管的养老目标基金,不少基金公司也在和托管行合作布局新的养老目标基金。”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不过,也有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投资者对于投资养老目标基金更为看重其长期历史业绩以及业绩的稳定性,相比新发基金,基金公司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做好养老目标基金的长期业绩以及持续营销。

此外,还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养老FOF想要更好地服务第三支柱建设,为更多老百姓提供专业的养老投资服务,实现从1到N的发展,亟待政策支持。相信随着税收递延养老政策落地与FOF投资理念教育的推广,未来会有更多的个人投资者选择以养老FOF作为长期投资和养老规划的工具。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