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月9日电(记者马悦然) 第二十六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于8日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中国资本市场: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 这一主题,共话资本市场过往未来,共商金融体系新模式。专家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未来会是市场与银行“双峰”主导型金融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我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比重进一步上升,人均GDP将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十足。他同时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六个特点:第一,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标志着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第三,四大宏观指标显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第四,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第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第六,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做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时指出,要稳定宏观经济,落实中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重要要求,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和短期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离不开现代金融体系,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谈及金融体系调整和制度建设等问题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提出,中国金融体系要调整,要顺应客观规律,重视顶层设计,服务实体企业和科技创新,未来会是市场与银行“双峰”主导型金融体系;要注意促进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融合,充分考虑本土性因素,减少两种法系制度之间的矛盾和排斥,此外,要推进以透明度为核心的法制建设,实现“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从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多层面开展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发布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则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既吸收了发达资本市场规范理论和发展经验,又融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基础与现实需要,实现大陆法系架构下与英美法系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服务科技创新、实体企业,既体现了政府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又形成了一条有别于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的第三种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开幕式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指出,目前,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是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他强调,资本市场违法违规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体制机制正加速健全。加强法制政府建设,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要让市场参与各方对市场的制度规则有稳定的预期,让广大投资者对公正的监管执法有信心。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做主旨演讲
在谈及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时,国融证券董事长侯守法表示, 近年来,高效实现市场投融资功能“双激活”,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双耦合”。在融资端:着眼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优化创新型企业、“硬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支持,正稳步推进全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债券市场注册制,债券品种不断丰富,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在投资端:机构投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和产品不断丰富。目前国内资管总规模突破120万亿,其中公募已超25万亿,私募达20万亿。
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守法在开幕式致辞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这意味着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的新三板将站上改革新起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北交所董事长徐明8日在主旨演讲时表示,北交所、新三板将坚持一体发展,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拥有不同发展需求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各个市场层次当中找准位置,顺畅、高效、递进发展。
他表示,北交所融资并购交易等各个方面功能要强,发展龙头撬动和反哺作用。创新层、基础层要做细、做活,兼顾北交所上市预备队、企业规范训练营、市场生态稳定器等多元角色定位,持续平衡企业挂牌成本收益,要以注册制改革为切入,不断完善挂牌、分层、上市等制度,促进形成内部一以贯之、预期性强的准入体制。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做主旨演讲
中国资本市场论坛迄今已举办二十六届。在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看来,中国资本市场是学术界最有持久力、历史感的论坛之一,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结绳记事”,引领着资本市场研究的前沿思想。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主旨演讲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