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月5日电(记者 郭慕清)2022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有24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跌宕起伏,实现了壮大发展,成为近几年国内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基金产品也成为最受广大民众欢迎的投资工具之一。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达到9152只,共计151家基金公司争抢这块超过25万亿的“蛋糕”。在沉寂多年后,泰信基金这家成立18年的老牌基金公司实现了业绩与规模的双丰收、管理资产规模创出历史新高。

作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泰信基金也曾有过“高光时刻”,然而在2007年基金管理规模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发展步伐有所停滞。直到2020年,这家几乎“隐形”的基金公司才重新跑步迈上自己的规模“倍增”之路。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泰信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229.67亿元,创出新高。相比2019年末,公司管理规模增幅已超过7倍,其中权益类产品增幅1.2倍,固收类产品增幅达31倍。

记者调研发现,这份成绩背后有两个变化:一个是机制变了,充分市场化的机制改革,得以激发团队的活力;二是管理层变了,高层全部“换血”。

2021年9月28日,泰信基金对外宣布,公司第一大股东完成变更,由山东国际信托变更为鲁信集团,而后者恰好是前者的母公司,在国内这样的变更方式并不多见。

作为“临危受命”的泰信基金总经理高宇表示,作为中国公募行业最早一批的先行者之一,泰信基金从组织架构到公司运营,从投资研究到风控管理,都有着一套成熟完善的治理体系。公司的三个股东鲁信集团、江苏投管和青岛国信实力雄厚,均是其所在地的政府投资主体,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保持着良好的信誉,将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资管新规的不断落地,超过百万亿元的财富管理市场尚待公募基金公司去分享,并且居民财富也在不断增加,基金业未来的机遇不可限量。”高宇认为,这块增量“蛋糕”决定了不同的基金公司又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重新比试,这将给予中小基金公司很大的上升空间。

此外,泰信基金要破解多年来困住公司发展的症结,高宇认为,还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选人用人,二是发展思路。泰信基金过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权益类基金的发展上,相对忽略了固收类产品。对此,泰信基金通过对团队快速升级,在维持权益类产品原有优势的同时,大幅补上了固收类产品的短板。在零售渠道、机构销售方面,对原有体系重新架构,壮大投研队伍。

泰信基金副总经理张秉麟表示,公司将资源更多向投研部门倾斜,最终的评价结果是通过长期业绩考核,中间的过程干涉较少,基金经理需要更加强调自我约束。

“这一变革效果显著,通过投研体系、机制及投研方法论等整体性的变革,激发了泰信基金投研板块的成长力量。”泰信基金总经理助理王斌说。

数据显示,2021年泰信基金已成功发行了7只新基金。海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泰信基金近两年权益类和固收类业绩的整体排名均跻身行业前1/3。近两年来,泰信基金业绩增长的背后,也涌现出一批同类业绩排名前10%的头部新锐基金经理。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