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起,苹果用户陆续接收到iOS15.2的更新推送,其中一项新变化是“数字遗产”功能正式上线,被指定的遗产联系人可在该用户去世后访问其iCloud账户和个人信息。数字时代人们在网络世界留下的足迹,在机主本人身故后可以交给别人继承么?这正在成为一个新课题。

遗产联系人可访问账户

数字遗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资产,如游戏装备、虚拟货等;另一类则是具有人格属的数字遗物,如朋友圈、聊天记录、相册等。按照苹果官方对“数字遗产”功能的介绍,从iOS15.2、iPadOS15.2和macOS12.1开始,苹果用户可为自己的Apple ID添加一位或多位遗产联系人。被信任的遗产联系人,甚至不需要有Apple ID或Apple设备,只要提供被选为遗产联系人时生成的访问密钥以及死亡证明,经审核验证后,就可在该用户去世后访问储存在其苹果账户中的数据。

据介绍,被数字遗产功能划定为可以访问的数据包括:iCloud照片、备忘录、邮件、通讯录、日历、提醒事项、iCloud云端信息、通话历史记录、存储在iCloud云盘中的文件、健康数据、语音备忘录、Safari浏览器书签和阅读列表,以及iCloud云备份。但用户使用自己的Apple ID购买的影片、音乐和图书,升级、订阅、游戏等,付款信息,以及储存在钥匙串中的数据,无法被遗产联系人访问。

遗产联系人对数据的访问也有时间限制,为从第一次遗产账户请求获得批准之日起三年。在此之后,该账户会被永久删除。

国内企业也有逝者账号保护

“数字遗产”并非苹果首创。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2020年度,有10.69%的“80后”在遗嘱中提到了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证券基金等虚拟财产,在“90后”的遗嘱中,提及比例为21.35%。

早于苹果之前,已有国内互联网企业上线对“逝者账号”的保护功能。

B站在2020年12月24日宣布,针对不幸离世的B站用户,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以纪念他们和我们曾经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或悲伤。”B站在公告中写道。

微博此前也发布了关于保护“逝者账号”的公告,提到为了保护逝者隐私,防止逝者账号被盗,站方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设置为保护状态的账号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

继承之外也得考虑信息保护

当然,也有不支持账号继承的台。微信和支付宝就明确,其账号仅供用户本人使用,不得赠与、借用、转让、继承等。

“我的花呗可以被继承么?”“大可不必”“我要在去世前将手机销毁”……记者也注意到,在新浪微博网友对苹果“数字遗产”功能的评论中,普遍反映出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截至目前,《民法典》中仅有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指引规定,即“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并无实际规范内容。

业内专家提出,社交账号、游戏装备等是由台和个人共同生产的,对于类似的虚拟财产,法律应当研究规范赋予各方何种权利,在虚拟财产继承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求得衡。(北京日报记者 赵莹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