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联瑞新材(688300.SH)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建设。
11月14日晚间,联瑞新材披露,将向子公司增资2.5亿元,用于高端芯片封装用球形粉体生产线项目建设。
当日,公司还宣布,出资1亿元布局锂电池电解液的成膜添加剂项目。
密集布局产业项目,待产能释放后。或将助力公司经营业绩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就是因为产能释放等因素,联瑞新材实现了经营业绩快速增长。三季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80%,净利润超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与业绩增长相对应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0.25亿元,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
密集投建新项目扩产
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联瑞新材马不停蹄。
最新公告显示,联瑞新材拟向全资子公司联瑞新材(连云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云港联瑞”)进行增资2.50亿元,用于连云港联瑞投资年产1.5万吨高端芯片封装用球形粉体生产线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本次向连云港联瑞增资将增加其注册资本,增资事项完成后,连云港联瑞的注册资本将由1亿元增至3.50亿元。
连云港联瑞成立于2020年7月,经营范围为进出口代理、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密封用填料制造、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增材制造等。
全年,连云港联瑞尚未形成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1236.43万元,净利润为-66.57万元。
这是一个变更实施主体的投资项目。今年8月16日,联瑞新材披露,公司拟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1.50万吨高端芯片封装用球形粉体生产线项目。
当时,联瑞新材公告称,为了持续满足新一代芯片封装、高频高速电路基板等领域的客户需求,不断完善球形硅基和铝基产品的产能布局,进一步扩大球形粉体材料产能,公司拟进行上述项目建设。
3个月后,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不变,但实施主体变更。公司公告称,上述项目由全资子公司连云港联瑞负责实施,投资总额仍为3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依然为15个月。项目选址变更为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开发区。
公开信息称,联瑞新材是国内领先的硅微粉生产企业,至今保持着2项国内“单项冠军”,分别是硅微粉在环氧模塑料和覆铜板封装领域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这两种主打拳头产品,占公司年销售额的70%以上。
在财报中,联瑞新材称,公司是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其在研项目中,就有Lowa球形硅微粉开发项目。
联瑞新材于2019年11月15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其IPO募资5.86亿元,主要用于硅微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硅微粉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及产能扩建项目、高流动性高填充熔融硅微粉产能扩建项目等。
由此可见,联瑞新材不断进行产业产能建设布局。
11月14日晚间,联瑞新材还披露,拟在电子化学品板块开展新业务,对锂电池电解液的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进行产能布局,投资建设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动化生产项目,该项目由全资子公司陕西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预计总投资金额不超过1亿元。
扣非净利连续9年增长
密集进行产业布局的联瑞新材,盈利能力在稳定提升。
2012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0.1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0.11亿元。到2018年,净利润为0.58亿元,增长了4倍。期间的2015年,净利润同比有小幅下滑。2019年、2020年,上市后,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1.11亿元,同比增长27.98%、48.49%。
与净利润有所波动相比,2013年至2020年的8年,扣非净利润的表现明显出色,逐年稳步增长。2016年至2018年,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36亿元、0.56亿元,同比增长62.72%、45.80%、55.36%,均为高速增长。上市后的2019年、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0.70亿元、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9%、30.99%。
今年前三季度,联瑞新材表现更为出色。其实现的营业收入为4.55亿元,同比增长63.41%,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19亿元,同比增长81.91%、88.05%。
从单季度经营业绩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34亿元、0.38亿元、0.47亿元,同比增长121.60%、67.09%、86.70%。对比以往年度的单季经营业绩,不出意外,四季度依旧为保持稳定。由于前三季度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已经明显超过2020年全年,今年全年的扣非净利润较去年明显增长似乎已成定局。届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将实现连续9年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联瑞新材经营业绩稳步增长,除了不断进行产业布局外,还与其依托研发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有关。
联瑞新材称,通过持续近40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公司拥有在功能性陶瓷粉体填料(如硅基氧化物填料、铝基氧化物填料,硅铝复合基氧化物等)领域独立自主的系统化知识产权,在该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公司掌握了从原料配方、研磨、复配、颗粒设计、高温球化、装备设计以及液态填料制备等核心技术,使公司保持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高温球化技术和液态填料制备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公司是工信部认定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研发投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为0.25亿元,同比增长66.67%。
不断进行产业布局给了市场想象空间,且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逐年增长,传导至二级市场上的,是股价表现出色。今年初,公司股价在40元/股左右,11月15日,股价最高达93.80元/股,翻了一倍多。(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