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1月拿到3.6亿美元F轮融资不到半年,估值超20亿美元的运动科技公司Keep再次被传上市。6月16日,针对这一传闻,Keep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拥有3亿用户,Keep并不缺流量。但在越发多元的渠道与越发激烈的竞争中,如何留住用户,实现多元化商业化变现,仍是Keep需直面的“烧钱”考验。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也随之成为Keep眼下最重要的事之一。
核心商圈的小门店
6月15日,一个工作日的下午4点,《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前门北京坊的Keepland。不到300平米的店面位于商铺较为偏僻的位置,店里的大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Keep广告,店里只有一位运营人员。
5点,咖啡等饮品已经先于主人被送至店内,“其实这里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交场所,很多人在等候区边吃喝边聊天,也有一些学员在这里认识客户,洽谈业务。”keep运营人员说道。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共有9家Keepland,位置大都选在核心商圈,其中,位于前门坊的Keepland只有两个教室,一间教室最多容纳十二三人共同参加一节课。
比传统健身房面积小得多的Keepland,并不采用传统健身房通行的商业模式。
“Keepland目标人群是上班族,方便他们在工作间隙或下班后运动。智能化小团课是其主打产品,店内不办卡、没有私教。”keep运营人员对记者介绍。
线下开设Keepland门店是Keep开展多元化商业布局的尝试之一。
2018年,Keep 将首家线下体验店落地在北京大望路华贸中心,这是北京东三环外寸土寸金的核心商圈。随后Keep在北京又连开3家体验店,但仅仅一年后,就关闭了其中一家门店。2019年3月,Keepland走出北京,进入上海。入沪一年后,上海3家线下体验店全部关闭。
相对于成立于2017年的乐刻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在8座城市中拥有500家门店,另外一家友商超级猩猩也有100家门店,在核心商圈选址的Keepland更像是一个不考虑坪效的线上引流点。
6月16日,Keep相关负责人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Keep仅在北京有9家Keepland,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但Keepland并不是公司的重点业务,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放在线上。
高流量下的大考验
keep起家于线上。2014年,Keep创始人王宁带着泽厚资本的300万元投资,开始了创业之旅,2015年2月,Keep正式在应用商店上线。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Keep最初的定位是“健身小白”的运动工具,用户可以在Keep上学习免费课程、实时记录运动数据、交流运动心得。平台的免费内容和社交属性让Keep积累了大量用户。2021年3月,Keep的APP用户达3亿,会员数量突破1000万,日活用户600万,月活用户4000万。
除了用户快速增长,Keep的融资也一度拿到手软。
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5年上线以来,Keep已获得8轮融资,总计超过6亿美元。2020年5月,Keep获得了高达8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当时Keep估值为10亿美元。不到一年的时间,2021年1月,Keep又获得了金额为3.6亿美元的F轮融资。此时Keep的估值距离上一轮翻了一倍,达到了20亿美元。
2018年,Keep开始了全面探索商业化模式之路,包括智能硬件、内容付费、会员、线下空间、轻食配送等。2020年6月4日的媒体沟通会上,Keep副总裁刘冬宣布,公司目前已整体实现盈利。在Keep的营收结构里,运动消费品是其第一大收入来源,2019年营收接近年10亿元的规模,超过总营收一半。其中智能硬件占35%,运动装备占40%,轻食占25%。
“我们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运动解决方案上面去产生一些增值服务(包括会员和单车付费课程),”刘冬在提到keep商业化路径时曾这样说。
但不仅在收入规模最大的运动消费品上面临小米、华为等硬件厂商的竞争,Keep利润率最高的线上业务,也面临着B站、小红书、抖音等视频直播平台的分流。如何将用户更长时间的留在自己的平台上,对于Keep是一个考验。一个例子是,《华夏时报》记者在抖音App搜索健身话题,排名第一的播放量有1123.8亿次,在小红书App搜索健身则有超过260万篇笔记。
6月16日,Keep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精品内容的研发上,“会员和付费课程将成为Keep未来的增长点。”记者 卢晓 见习记者 闫晓寒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