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新格局 新发展 新金融”在北京召开。围绕世界与中国、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探讨疫情影响之下世界及中国经济金融的当下和未来。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表示,今年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很不稳定。在当前形势下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之重器,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呼唤金融支撑,也需要金融更好服务。
内外部环境正在变得严峻和复杂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在开场指出,内外部环境正在变得严峻和复杂。目前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国内经济运行已基本恢复正常,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各部门迈入正常化的步伐也不尽一致,特别是作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消费仍处于修复阶段,不仅居民消费的恢复速度较为缓慢,居民消费水平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的居民存款仍在快速增长,表明居民消费意愿不强,这无疑是在提醒新冠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冲击远比纸面数字来得更复杂。外部经济金融形式则是有喜有忧,随着疫苗接种的铺开,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似乎有了走出衰退、慢慢踏上恢复之路的迹象,但是经济数据证实,疫情反复和疫苗普及错位导致全球供应链修复缓慢,当前的复苏非常微弱,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拐点远没有到来。
张晓慧进一步表示,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加速上涨趋势,市场对于过度财政刺激下美国通胀可能存在脱锚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加剧,有关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可能提速的忧虑亦有显现。在金融领域,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过去一年中部分发达国家向经济注入了天量的流动性,如何把握经济复苏的节奏,管控好市场主体预期,协调好各国政策步调,温和适时地退出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始终是各经济体货币当局绕不过去的一个难题。
“我国在金融抗疫中并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也没有采用QE、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这类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改革的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中国仍需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短期冲击。在国内经济整体向好但边际动能有所弱化、复苏还不稳固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密切关注全球资产价格通胀的变化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过度杠杆和金融不稳定,做好不同通胀情境下的应对准备,尤其是要妥善管理预期,警惕结构性通胀上升导致部分领域投资过热。”张晓慧强调。
张晓慧认为,回顾过去我国所经历的内外部考验,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外需依赖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大,加之国内经济发展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显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利用好稳增长压力减少的空窗期,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尽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她看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责无旁贷应当成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支关键力量。所以今年论坛重点关注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发展,探讨如何提升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审视金融业如何在更好的运用国内资源禀赋,更好地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好地支持扩大内需,更好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在改革中实现低碳、绿色、健康发展。
外部挑战加大
尽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明显加大,但也蕴含诸多的新动能,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分析了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传统消费不断扩容增智,新消费持续的涌现。一方面消费增长的潜力大、空间足,我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202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约6万亿美元,是全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后居民就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别化的高品质消费。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居民消费中服务类消费占比约为45.9%,这个还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此外,消费的行为也不断演变,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出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显示,教育培训已经成为2020年中国家庭消费排行榜的第一个项目,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达到了32.4%。
第二传统基建仍有空间,新基建需求巨大。中国的基建在全世界是得到公认的,全世界也获益。以5G、工业化、互联网这些为基础的新基建在未来将释放更大的潜能,有更大的需求。2020-2025年新基建相关领域的各类融资需求估计将达到14万亿元。
第三,产业向高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创新成为核心推动力。要带动制造业从单纯的输出产品向“产品+服务”、甚至产品可以引导消费这个方向转变。提高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数据作为继劳动、资本、土地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将带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根据测算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2.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1.3%。
第四,国际竞争合作迎来新格局,区域多边贸易蕴含新的机遇。一方面现在逆全球化这个逆流,包括内卷、各国政策的博弈各个方面,确实给我们中国原来的全球化、国际化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现在还正在发生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化还是一个大趋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成功经验让世界知道要想过好日子,要想谋求发展,只能走合作的道路。杰弗瑞.萨克斯曾经说过,中国带动东盟地区,带动整个亚太地区在基础设施的发展上,未来5-10年前途还是非常光明的。
第五,绿色引擎。绿色经济的规模在2018年的基础上翻番,到2025年达到12万亿左右,
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培育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从金融支持这方面,刘连舸分析,一个方面是银行如何支持产业升级。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机构之一,未来确实在资源配置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如强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持、需要打造全周期、差异化、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加大供应链金融、进行产能优化重组等。
“重视维护金融安全,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如近日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去年的美国金融市场熔断等,很多现象现在确实不是用传统理论能解释的,也不是用简单的周期理论能解释的,所以形势变化对金融安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刘连舸表示。记者 王永菲 冉学东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