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市场前景广阔
戴上耳机,让播讲人的声音流淌;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独享一方安静天地……越来越多人在收听有声书、播客、广播剧中放松身心、吸收精神养料,有声阅读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当前,各类有声读物和音频平台快速成长。通过声音读书、追剧,正成为许多人的日常。层出不穷的音频产品不断拓展内容、应用场景及体验的边界,也正改变人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
日益受到欢迎
家住伦敦的娜塔莉·特莱斯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学途中,她都会陪伴孩子听有声书,“这是一天开始时聚在一起的一种很好方式。”解放双眼与双手、“一心二用”、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很多人来说,有声读物是通勤、做饭、运动等移动场景的好搭档,让人可以见缝插针地随时“充电”。
德勤咨询公司近期在一份报告中估算,2020年全球有声书市场增长25%,达35亿美元,听众约5亿人。据艾媒咨询公司报告,2016年至2019年,中国有声书市场增速持续超过30%。有声书作为数字阅读的延伸,极大提高了受众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程度,表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播客,即在线音频节目也日益受到欢迎。打开各大播客平台,深入的对谈、轻松的脱口秀等节目令人目不暇接。据统计,全球现有约216万个播客频道及近1亿集节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高级副总裁安雅·格伦德曼表示:“听播客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试图通过播客自学,在孤独时获得陪伴。”
广播剧的流行,让许多人可以通过声音“追剧”。疫情防控期间,剧院停业加速了广播剧的发展。剧作家迈克·巴特利特认为,广播剧十分适合当今时代,因为听众可以“以一对一的方式吸收文化”。
融入日常生活
在当下有声读物市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最主要的收听设备。“随着智能手表、智能家用音箱和其他联网设备的日益普及,有声读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融入人们的生活。”一家有声书网站首席执行官伊恩·斯莫尔说。
有声读物为听众提供了“润物无声”的陪伴,以迷人的讲述让人们回到童年的“故事时间”。“音频是我们在进餐、办公或开车时耳旁的低声细语。它并不喧闹或突兀……它就在耳畔。”德勤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许多有声读物愈加注重提高听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轻轻拉动幼苗的叶子,或者小心地把食指和拇指放在它们的茎根部,然后拉动……”在园丁兼小说家爱丽丝·文森特创作的实时园艺有声书中,作家根据播种、发芽等植物生长环节为园艺新手提供音频指导。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在健康和心理类图书中加入了冥想指导练习。这些被称为“主动有声读物”的新型有声书是对文本阅读的补充,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理、烹饪等书籍中。
对存在视觉、读写障碍的人而言,有声读物架起通向书籍世界的重要桥梁。一家有声读物慈善组织赞助人德瓦尔的儿子卢克患有诵读困难症。得益于有声书,卢克可以与同学们一起阅读青少年喜爱的书籍。
德勤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播客市场规模或达33亿美元,有声书收入有望在2023年超过电子书。阿联酋一家播客平台的首席执行官奇拉格·德赛认为,随着经济复苏以及播客行业发展更加标准化,播客将在2021年走向主流。
未来发展可期
有声阅读潜在的广阔市场吸引着各大企业。有的音乐网站成功试水播客后,立即推出9本经典作品有声书,并邀请学者对书籍内容深度解读。另一家注重开发新兴消费市场的有声书平台则决定提供超过5000本阿拉伯语有声书,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语有声图书馆。加纳一家软件公司推出名为“非洲回声”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50部译成多种非洲语言的有声作品,传播非洲文化与历史。
传统出版商、图书馆同样抓住了有声读物这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在其“口袋图书馆”应用程序中增加了大量有声读物,希望在疫情期间为人们提供更多高质量内容。韩国有声内容出版商推出制作精美的有声读物卡,像纸质书一样摆台销售。受益于电子书和有声书销量增长,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的数字图书销量同比增长15%。
展望未来,技术革新将进一步丰富收听体验,让观众“声”临其境。一家音频产品公司宣布正式投资“双耳音频”,它如同将观众置于充满声音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听众将是‘故事导演’,随着技术发展,他们可能会被引入更多交互式音频体验。”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执行董事米歇尔·科布说。
同样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还有人工智能、文本语音转换技术。2020年10月,中文在线通过文本语音转换技术,可实现一天单机转换500万字内容,录制成本节约90%以上。“随着智能扬声器和先进语言处理技术的普及,播客领域必将实现长足发展。这将为内容策略和创作提供支持,提高用户黏性和作品流行度。”奇宏策略媒体数字部门负责人艾米莉亚·瓦尔德分析称。
然而,声音产品的丰富使得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众声喧哗”的现象,要想从中突围、响亮“发声”,提供优质内容依然是关键。一家有声阅读企业首席执行官尼克拉斯·桑丁认为,个性化和可选择性是未来有声书战略的核心。
摆在有声读物从业者面前的还有多重挑战。业内人士指出,有声读物市场还需丰富盈利模式、解决版权争议等问题,才能良性有序发展。本报记者 敬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