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大模型应用逐步在众多领域落地。这场颠覆式的生产力变革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银行业,尤其在银行零售业务板块,生成式AI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降本”与“增效”,这一对看似很难兼顾的目标在一瞬间拥有了平衡的机遇。那么,生成式AI在零售银行领域能发挥哪些作用?或者说,其将引领哪些趋势?
l 趋势一:部分岗位人力效能的全面释放
长久以来,银行人工智能“不够智能”“在线添堵”等问题为客户所诟病,而生成式AI的出现则为当前困境带来了曙光——就“对话”能力而言,传统AI对上下文理解欠缺,导致答案相关性较低,表达过于机械,用户体验不佳;而生成式AI则能够理解更长的上下文,并进行拟人化的思考和更自然的对话沟通。
以银行客服场景为例,人工客服无法实现7x24在线服务,且受工作压力及其他因素影响无法保证服务质量,传统智能客服服务能力欠佳,而生成式AI赋能下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两者的短板,如百融云创打造的“百小融”。作为决策式AI与生成式AI相融合的智慧结晶,百小融依托于Transformer架构搭建算法模型,采用与ChatGPT同源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如软交换(FreeSWITCH)、ASR(自动语音识别)、TTS(文字转语音)、NLP等技术,具有解决“听、说、读、决策”的四项全能能力,为金融场景服务带来重大革新。
在零售金融业务方面,通过引入百融云创智能语音机器人,成本大幅降低,相比纯人工工况,“IVR+人工”模式可节省成本约50%,“IVR”模式则可节省成本约90%,而且两种模式考核结果接近人工服务标准的90%至95%。
在价值释放方面,生成式AI可贯穿银行各个环节,实现规模化降本增效。以一家拥有约2万名员工的区域性国际银行为例,对该行前中后台相关部门应用生成式AI的潜力和效益进行初步梳理,预计在首年可为该行节省约1.5亿美元的成本,占整体薪酬总包的7%左右。
趋势二:“超个性化”服务形态指日可待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场景不断深化融合,银行用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日趋提升,国内各大银行顺应时代趋势,围绕“虚拟数字人”“元宇宙营业厅”等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与实践,而生成式AI的出现,无疑将加速银行“超个性化”服务形态的落地。
以某银行App为例,用户可以在其中的虚拟空间创建定制化、多模态的数字分身,在3D数字营业厅小岛上自由探索财富馆、品牌馆等多个区域。用户在虚拟空间的浏览和互动,将产生大量的数据积淀,生成式AI可以帮助银行工作人员更加精准、快速地根据数据分析生成产品推荐。以前,是“围绕产品找人”,而现在生成式AI能助力实现“围绕人找产品”;笔者预测,在未来,“生成式AI+数字人”将成为服务客户的主流形态,内容生产力和精准营销能力将大幅提升,“陪伴式+私人化”的用户服务将成为标配。
生成式AI为银行各业务板块的重塑与升维带来了全新可能。数字时代,“业技融合”是银行业绕不开的命题,各大银行当审视业务发展状况、盘点资源禀赋,合理引入AI技术支撑自身发展;以客户为中心,通过AI赋能,在流量红利见顶的背景下深耕存量客户,以精细化存量经营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势,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突围行业竞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