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是指艺术家为公共空间、建筑物或其他公共场所设计、创作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绘画、地面艺术、灯光艺术等各种形式,通常能够在公共场所产生视觉上的震撼和感受。公共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素质和市民的生活品质,使公共场所更加美好、宜人、舒适和有意义。

在后疫情时代,公共艺术在链接线上线下,公众情感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个体的情感体验与群体和社会的联接模糊而缺失,在这种背景下,华熙集团将公共艺术置于城市中,让公众个体充当“参与者”的身份,表达或聆听,拓展自己的空间体验与心理情绪场域,激发人们的共情与共感,不断拓展当下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情感纽带,形成一种“感官共域”的能量场。

近日,华熙LIVE·528的艺术大道正式亮相公众,正式开启了“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季的序幕,华熙集团时代美术馆携手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从“众望”展览单元中选取6位优秀的当代艺术家、11件作品分别在华熙LIVE北京、成都、重庆项目落地,其中成都艺术大道上有7件作品展示。

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形态各异的艺术品生动地展露在公开的场域中,吸引来往人们的目光,引起人们的驻足和观赏。在成都艺术大道上,颜石林的作品《你好》以VR形式,构建一个虚拟空间,呈现跟现实世界里人的对话,破局人际关系;杨茂源的作品《向上看》,用不同地区和种类的动物放在一起,头部设计为镜面,引导观众抬头向上望,领悟“万物生命,终归一体”的哲学思考;宋三土则是用沉浸式的色彩将大众的情绪拽入到一种异世界的空间里,让大众静下来感受世界万物的声音……公共艺术进到街区、商业综合体里,把城市功能化空间变成生活本身,变成了我们对城市整体感知的一个部分,公共艺术把每个人具体的生活联接起来。

此次呈现作品关注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自我情感、环保等各个领域的议题,可谓一场北京与川渝本土的艺术的对话。这也正是华熙LIVE发起“感官共域”公共艺术项目的初衷:让艺术不断融入公众生活,持续不断为公众、消费者带来美好体验,更具获得感、幸福感,从而让人们获得信心,汲取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