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正凭借电动化、智能化优势走出国门,进入“弯道超车”阶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达107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在国内市场,2022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50万辆,渗透率达到27.6%,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9.9%。
“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主驱动力,目前在生态基础、协作模式、用户基础等方面的成熟度非常有优势。”近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移动互联网创造了非常好的应用创新和用户基础,会催生智能汽车产业更加快速成熟,走出国门。
面向新时代的竞争,车企要想胜出需要作哪些能力储备?互联网科技大厂又该如何在汽车产业链里占据一席之地?在钟翔平看来,车企需要持续储备能力,既要重视“端云一体”的建设,又要重视全链条的云化。在这个趋势中,互联网企业则应该站在车企背后去助力主机厂发展。
新旧势力边界正变模糊
比拼的是能力储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拉升到新的高度,多位车企高管都曾表示过,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到新、旧势力的“淘汰赛”阶段。
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带来鲶鱼效应,搅动了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排位赛也经历了几轮洗牌。目前,自主品牌新能源呈崛起反攻态势,在刚刚过去的5月,比亚迪纯电车刷新了单月24万销量纪录,几乎达是第二名的特斯拉(中国)销量的三倍。
但钟翔平认为,如今所谓的新势力和旧势力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其中新势力代表一种组织形态,倒逼几乎所有车企都开始重视新能源、智能化以及服务化的演进。“当这变成一个能力性沉淀和进步之后,未来产出新事物时的边际成本就会更低,应对新情况的能力就会更强。”
一般来说,智能汽车的产品技术创新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包括传感器设备、大算力芯片、计算平台等,另一方面是软件,包括自动驾驶系统、车机系统等。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变成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在钟翔平看来,车企持续面向新时代进行能力储备非常重要。能力分两个方面,既要重视“车云一体”的能力,让车和云成为一个紧密体去不断进化能力;又要重视全链条云化的能力,实现组织内的有效协同。“重视云基础设施的发展,车企才会在面对未来各种变化时更具有韧性和敏捷性。”
科技大厂加码智能汽车
坚守好自身定位很重要
近年来,国外的谷歌、亚马逊,国内的腾讯、阿里、百度、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也都纷纷加大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在被问及互联网大厂如何从中脱颖而出,钟翔平表示,坚持自身定位始终非常重要。
“以腾讯为例,坚守不下场造车,不做自动驾驶的车,不做全链条,不做Robotaxi服务,这就让科技公司和车企之间的关系理得很清,即站在各家车企背后助力他们发展。”钟翔平介绍,面向汽车行业,主要提供三个核心能力:一是向车企提供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云、地图、AI、安全等数字化的能力;二是把连接能力带到汽车领域里来,帮助车企、品牌方连接潜在消费者;三是构建生态化发展,帮助生态伙伴去提供科技能力,提供基础设施。
关于车企是否要全栈自研,钟翔平认为,汽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聚集大量新科技的综合体,需要持续重视协作式创新。贴近于当下这个周期来看汽车产业,车企从全栈自研转为全栈可控是合理的方向。
钟翔平认为,自主可控同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重要能力储备,未来中国车企的优势竞争力来自于基于可控能力的持续创新。 “过去汽车领域Tier1模式的运转程度是非常高的,而现在可能是Tier1、Tier2、Tier3并行发展,车企则是一个品控的把关者。所以科技公司一方面要帮助车企提高可控力和有序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为车企提供好数字基础设施,灵活开放、合作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