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标准是标识,标准是质量,标准是水平。标准让公共服务变得更加清晰透明、专业规范、可感可知,一本标准不仅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规范了改革过程,更凝聚了改革的成果。
(相关资料图)
完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软硬件标准,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打破“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推进人社服务转型升级,提高服务精准度……一系列改革创新项目持续推进,一批批试点成果落地开花,推动人社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硬件强起来--加快补齐人社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均等化水平
“现在,村里有了便民服务站,办事不再难!”四川省广元市双旗村村民袁清英说,“以前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领必须带上身份证和社保卡到镇便民服务大厅办理,来回要大半天;现在,通过村便民服务站的‘村能办’服务平台几分钟就能办好,办事环境和城里一样好!”这是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效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措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难题。
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关键在于提高人社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工作着力点在于困难群体和欠发达地区。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随着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入推进,各试点地区不断完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建设,延伸服务触角,推动人社资源下沉,便民服务站、“零工市场”、社银合作经办网点等服务载体不断涌现,促进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构建标准化零工市场体系,建成市级零工总站1个,县级零工分站11个,乡镇(社区)驿站60余个,有效促进“零散、灵活、临时”人员充分就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浙江加快“社银通”基层合作网点建设,将服务窗口延伸至海岛、革命老区,延伸人社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浙江省各试点地区共建成合作银行网点695个,2022年共办理人社业务52.88万件。广元市创新探索“村能办”“家门办”服务模式,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载体,推动人社资源、人社服务向社区、农村延伸。
“带上身份证,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这里打印社保缴费清单了,以前都要跑到社保服务大厅,还要排队,在这里我只需要在一体机上操作几步,一分钟清单就打印出来了。”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便民中心,刚办理完社保业务的李剑锋满意地说。
数据“跑起来”--推动标准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服务更精准更便民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技术基础,信息化是标准化的技术支撑。标准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各试点地区坚持标准化和信息化“两翼”建设,通过标准化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实施、服务增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人社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标准引领,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现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在网上就能完成了,再也不用来回跑了。”退休人员贾菊华是广元人,现长期居住在北京市,得知自己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即将到期时,她非常着急,电话咨询广元市人社部门。负责的经办人员了解到其年纪较大,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自助认证存在困难,便添加了其儿子的微信,并发送了自助认证操作教学视频,指导其儿子通过手机APP帮她完成认证。
试点以来,四川省将标准化成果与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同部署、同实施。优化电子表单设计、推动多维数据共享、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等功能,促进各领域业务办理规则标准化、标准应用信息化。云南省将服务标准导入线上业务办理系统,做到“实施依据标准,操作自动留痕,全程实施监督”。重庆市建成人社“数据池”,实现跨业务、跨层级、跨部门数据贯通,公共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5%。襄阳市构建了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新标准,汇集10个跨部门数据资源,实现“静默认证”,帮助退休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数据赋能,创新服务不断涌现。
“之前,我一直在街边找零活干,有时候一个星期都找不到,有时候干了活也拿不到钱。现在,‘零工驿站’小程序打破了我和用工单位的信息壁垒,在上面很快就能找到活干,工资也很好结算。”襄阳市樊城区红光社区暂住居民李文强说。
富民之道,唯在乐业。湖北、吉林、海南等试点地区借力信息化,推动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增效。宜昌市开发“宜才码”及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一人一码”推进人才服务标准化、数智化;“襄阳零工之家”程序注册人数已达3.7万人,服务企业群众47.6万人次;吉林利用“96885吉人在线”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全年为9647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职位1.68万个、招聘需求8.68万人,为企业推送人才2000余人次。
--川渝协同试点助力“同城化”便民利民。
“川渝通办”事项实现全部“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实行图书通借通还;通过“网上办、无纸办、提速办”,川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最快当天即可办结……川渝人社协同试点推动了两地人社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两地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便利。
试点以来,川渝两地围绕32个服务事项形成互认的“事项要素表”“服务指南”和“操作手册”,推动实现同一服务事项在两地同标准办理,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即可办两地事。同时,川渝两地大力推进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推动“渝快办”平台、“天府通办”平台与国家部委业务系统联通,打通数据共享通道,实施更多场景电子化应用。
质量提起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提升人社服务效能
“过去,办一张社保卡时间要一二十天甚至一两个月,现在没几分钟卡就办好了!”群众满意的背后是各试点地区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创新,是一场系统、深刻的自我革命。
--标准统一,流程优化,便民理念持续深化。
“以前办理职工退休手续,要分别跑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多个窗口。现在,我只需要带着基础材料、职工身份证还有退休申请表,在一个窗口就可以综合办理了,而且只需要跑一次。”不久前,成都市某烟草公司负责人卫钟华来到成都市政务中心社保经办大厅为7名同事办理退休业务,提到办理体验,她十分感慨。
效能提升的背后,是服务升级带来的红利。四川聚焦“一件事一次办”,统筹多个部门进行办事流程再造,实现群众办事减材料、减环节、缩时限。湖北重点打造流动仲裁、一事联办、就业见习、免申即享等人社服务标准。其中,襄阳市将涉及19个单位(科室)人社业务整合为一体,30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中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业务流程。重庆将标准化服务流程对接、嵌入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服务事项,助力实现跨行业、跨部门“打包办”“一次办”。
“通过实施人社服务标准,明确责任划分,减少冗余环节,办事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襄阳人社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陶亮说。
--管理更规范,监督更有力,人社服务面貌焕然一新。
热情耐心的政策讲解,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7×24小时”全天候12333电话咨询,暖心的“一窗式”经办服务模式……如今,经办人员和办事群众都深刻感受到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带来的变化和便利。
“随着人社标准化的深入推进,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办事单位和群众相较以往更少了,很多办事需求通过网厅、手机APP或基层服务平台进行了分流,再加上综合柜员制建设,整个大厅办事更加规范有序。”广元市利州区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王浩霖说。同时,群众办事体验感更好。“免跑腿、不排队,办事真省心。”“证明少了,办事负担大大减轻,舒心称心。”
监督是推进工作的有效利器。各个试点地区以标准化为引领,强化监督管理,促使便民服务更加统一规范,业务办理更加井然有序,人社服务面貌焕然一新。
浙江开发“社银合作”数字化驾驶舱,“一屏掌握”全省银行合作网点情况,强化试点动态管控和目标跟踪。重庆市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好差评综合调查,重庆市九龙坡区建立“评价--整改--反馈--监管”工作机制,形成了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评诺“三诺”工作模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社系统始终高扬“人民至上”的旗帜,以标准化促进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在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