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投资人引到村里来”!5年50家GP,募投400亿,温州一个村的KPI

THECAPITAL

GP最高奖励1600万!


(资料图片)

本文4336字,约6分钟

作者 | 栀子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温州有个“村”挺特别。

与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不同,“村长”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副村长”是13名金融行业大咖,这还不是最大排面。

这个“村”半个月前正式“开村”,同时发布了百亿产业母基金、百亿QFLP基金、百亿银团“三个百亿”工程及相关政策,计划5年内给村内引入超50家基金管理机构、400家私募基金类机构,募集与投资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打造真正的浙江创投第三极和全球温商侨商股权投资中心。

小小村庄,大大梦想。这里就是全国第一个基金村——温州大罗山基金村。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政府“千亿”母基金遍地开花,小县城下沉趋势愈演愈烈。温州,这座孕育创新、创业、创富梦想的城市,正大力推进基金招商,高效推进创投资源集聚、基金行业发展。为加强金融要素集聚,让更多创意和投资激情碰撞,大罗山基金村就是温州规划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的典型代表。

当前,温州正在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新兴主导产业。不少基金机构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凯联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宁就有表示,公司已在基金村注册基金,将陆续考察温州的产业项目。“温州制造业基础好,电气、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度高,我们考察时也会留意上下游产业链,推荐相关企业来温州落户。”

据了解,目前,温州大罗山基金村已入驻机构累计31家,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总计65.38亿元,此外还有87家基金机构正在对接中。可以说,温州正成为投资人们趋之若鹜的又一价值投资洼地。

01

全国首个“基金村”

浙江创投第三极

基金村的设计可能对标的是苏州东沙湖基金小镇。

一个月前,位于温州大道的亨哈大厦第一、七、八楼在紧锣密鼓装修。这里就是温州市大罗山基金(天使)村(简称“大罗山基金村”)的先导区,位于鹿城、瓯海、龙湾三区交汇的金三角,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已设立招商运营中心并向机构开放办公空间,未来的核心区,正在加速谋划中。

在2023中国(温州)创投大会暨首届浙江基金招商大会上,基金村正式对外亮相。规划中,这里未来将作为温州对接全国乃至全球创投机构的重要窗口,以建立百亿母基金为支撑,力争建设成为浙江省创投第三极的物理载体和全球温商侨商股权投资中心。

从公开信息看,大罗山基金村有两大团队:一是浙江菜根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团队,提供规划咨询、招商引资等全面的运营管理服务,搭建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二是大罗山基金村产业母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具体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等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投资。

天眼查显示,温州大罗山基金天使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背后,温州市瓯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浙江菜根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80%。

信息显示,菜根科技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了30余个产业基地,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杭州等城市设立5大区域招商部,链接基金4500亿,投资机构超2000家,服务企业超2万家。温州市瓯海科技投资隶属于温州瓯海科创集团,此前曾出资海尔资本、一村资本、维度资本、安芙兰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

基金村在温州诞生,并非偶然。去年,温州专门印发了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2024年底全市累计新增示范孵化基30家以上、设立或引进合作基金45只以上、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0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 家以上,实现温州孵化效能显著提升,全域大孵化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于此,大罗山基金村应运而生。

今年3月,大罗山基金村产业母基金发布公开遴选管理人公告:母基金规划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资金来源为瓯海区财政拨款、区属国有企业联合出资、基金投资收益及其他增值收益、上级财政资金补助、大罗山母基金管理人出资、其他资金等,根据财政状况和投资进度分期出资,并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管理。

大罗山基金村将立足温州本地产业基础,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投体系和发展“5+5”产业集群为方向,提升发展电气、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和鞋业五大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装备和新能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正式开村的同时,从机构落户、投资、人才、招商等十个方面发布一系列政策吸引VC/PE落地温州。

鼓励机构落户方面,在基金村新设或者从温州市外迁入的私募基金,规模达1亿元,2亿元、20亿元、50亿元等相应台阶给予不同奖励,管理人最高可享受1600万元落户奖励。

投资本地企业方面,投资本地非上市企业1千万以上,投资期限满一个会计年的,按照投资金额的3%给予基金管理机构奖励。私募基金将市域外企业引到本地,投资金额1千万元以上,被投企业在本地实际生产经营满一个会计年的,按投资金额的4%给予基金管理机构的奖励。最高年度奖励金额可以达2000万元。

鼓励“投早、投小”方面,投资本地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满两个会计年,被投企业在本地实际生产经营,按投资金额10%给予机构奖励。每投资一家企业,最高可奖励100万。

基金返投方面,子基金投资本地的最低金额,降至母基金出资额的一倍。此外,大罗山基金村还积极抢抓QFLP试点机遇,鼓励QFLP管理人落户,对管理机构给予投资本地奖励和投早投小奖励政策外,额外增加0.5%的奖励等,积极畅通世界温商反哺家乡,打通海外资本投资温州的绿色通道。

温州的计划,将以大罗山基金村为核心的温州投融圈,将成为创投机构和企业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里探索投资机会,促进当地项目与资本对接,将迸发无限可能。

02

温州不光有皮革厂

“新特产”各种母基金

对于城市竞争而言,创投资源的集聚度越高,布局新经济的动能就越强劲。自2023开年以来,有各个地方政府发起的千亿级别的产业母基金与基金群接踵而至:2000亿元的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1500亿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与500亿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湖南湘江新区1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群、2000亿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

与基金村同时亮相的,还有温州将设立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总目标规模500亿,各县(市、区、功能区)分别谋划设立总目标超500亿元产业基金,合计形成超千亿产业基金集群的产业目标。

近年来,温州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GDP突破8000亿元大关、稳居全国30强。基金投资机构更是纷纷在温注册,本地产业项目发展、科创企业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产业基金的助力。温州希望,通过“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模式,引领市县联动形成超千亿元产业基金集群,预计撬动3000亿规模产业投资,推动资本与产业双向奔赴。

据悉,温州各县、市、区、功能区再谋划设立超500亿元产业基金,合计形成超千亿产业基金集群,目标撬动300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其中,温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按照“1+1+1”的总体框架组建。

这三个“1”分别是:温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规模200亿元,重点投资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温州市国资创新投资基金,规模200亿,重点投向国企综合改革、上市扶持培育长三角区域项目投资等;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规模由50亿元逐步扩至100亿,重点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实施投资。

而在此前,温州全市共设产业基金18支,总规模约270亿,到位规模约56亿元。今年初,温州科创基金还新设5支子基金,总规模23亿,重点投向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激光与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等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推动温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近两年温州全面紧盯产业新风口,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引入大项目上,也喊出了“大招商、招大商”的口号,甚至为加快项目招引进度,温州还对有望招引的重大项目,从项目谋划、招引到落地全程,实行一周一研判、半月一督办、一月一谋划、一季一签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温州各地“一把手”带头外出招商,目前已签约项目总投资840亿元。

据了解,年初深创投倪泽望就曾带队考察温州,对当地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电气等产业发展以及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等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接项目合作以及洽谈新技术新业态落地。

03

VC投资和企业落地是两个时间点

母基金们都还有得学

2023年,各地政府发展和壮大产业的诉求较为迫切,纷纷设立地方引导基金的热情不减,以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本地或向当地输入优质产业。除了一、二线城市,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引导基金设立速度明显增加,下沉已经成为政府引导基金的大势之一,几千亿的集中签约、上百亿的单体投资遍地都是。

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曾指出,开展基金招商,对政府项目和资本来说实现了三赢: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为优质项目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社会资本的自身壮大提供优质平台。

对VC/PE来说,配合地方政府实现招商也成为能够拿到地方钱的关键。“这一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对GP如何实现返投、满足自身招商需求是极为严苛,尤其是在基金募资时对于拟投项目的落地不再泛泛而谈,对税收产生节点、当地投资规模等都做了具体要求。”某国资机构负责人张应斌告诉记者,“但现实是,对大部分企业而言,落地选项并不唯一。”

以前,一家普通企业选址主要考察产业、能源、市场、成本、区位、交通、行政效率等要素,可能在附近区域看看就能定下。而现在,企业甚至可以一天之内收到几十个邀约,土地、厂房、税收、教育、配资、订单等方方面面综合对比,这都让许多参选的各地政府和园区加剧了PK。正因如此,不少地方政府在一段时间合作实践之后发现,市场化创投机构很难真正为地方实现招商引资,于是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也在自己下场做GP。

典型如榆煤基金,这是陕西省榆林市一家国资股权投资平台。榆煤基金总经理秦笙告诉记者,“很多投资机构或者地方政府为了降低招商风险,甚至提出‘什么时候买地,什么时候打款’‘什么时候投产,什么时候给钱’甚至‘先投产再投资’等常见要求。实际上,投资企业和企业落地,是两个时间节点。两者的难以匹配才是造成落地招商难的关键。”

对此,榆煤基金在投资阶段上选择了“Pre-招商”阶段,让企业在扩产之前,更深入的了解当地产业现状和产业格局。据记者了解,通过此方式,榆煤基金以资本带动招商,为榆林当地带来投资超过50亿元,返投超过八倍。

对于温州,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近两年大量温州民间资金开始转向VC/PE领域。如温州本地企业森马、正泰等都在积极布局参与基金投资。森马集团曾在去年7月参投上海祥禾涌骏,成为其有限合伙人。此外还是成为华盖资本、紫牛基金、艾瑞资本、分享投资、辰海资本、才金资本、涌铧投资等多家机构背后LP。

无论如何,企业招商落地都是一个系统工程,VC/PE要想完成政府KPI的前提必须熟悉地方税收和招商政策、了解地方产业资源禀赋、熟悉地方营商环境,还要需对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熟门熟路”帮助企业解决拿地、建厂等落地细节问题。而温州市县联动,超千亿产业基金集群,必然也会成为其吸引投资人的重要法宝。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