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科幻迅速崛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背后是中国作家认真采撷每一个科幻的火花,让科幻的星空璀璨夺目。

陈楸帆,是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而著称,被视为“中国的威廉·吉布森”,曾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奖、茅盾新人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二十多国语言。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在陈楸帆看来,科幻是当今最大的现实主义。“中国科幻文学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科幻文学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与中国人。中国如何想象未来,中国人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万物的关系,将极大地影响未来世界的走向和格局。”


(资料图片)

近日,陈楸帆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分享了自己的2022年关键词以及对2023年的期望。

封面新闻:对于您来说,2022年的关键词是什么?

陈楸帆:水。上善若水,需要不断顺应形势,改变自身的认知,保持流动的状态,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站在2022年,回顾这十年来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不断提升的要求,以及作为一个作者走过的十年历程。十年之前,我正在创作第一部长篇作品《荒潮》,它是一部立足中国本土,探讨科技与环境问题的生态小说。在这十年间,它被翻译成了多国语言,走向了全球市场,也见证了中国科幻如何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流浪地球》成为现象级作品,这些都说明了科幻的生命力与想象力在当下的语境中具有怎样的生机与活力。

这十年,我创作了不少作品,包括探讨人类与AI关系的《人生算法》《AI未来进行式》,也包括传递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零碳中国》。在创作过程中,我建立了一种新的使命感——如何普及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将中国人对于科技、宇宙、未来的想象活泼地展现给世界,同时艺术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学精髓融入其中,这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希望借由我的创作,能够在未来更好地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封面新闻:展望2023年,您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期望?

陈楸帆:后疫情时代,更需要阅读抚慰人心。希望能够创作出温暖人心、疗愈创伤的作品。

我们正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科技的进步,媒介的迭代,社会与人心的浮动与不安,都在影响着我们对外部世界与自我内心的判断。在这样一个时代,更凸显出文学在当下的重要性,通过新的形式,我们如何去展现对当下现实的新的认知、理解、审美与共鸣,以期达到给更多的人带来一种心智上的慰藉以及心灵上的感动。我相信文学在当下可以成为打破不同疆界、不同领域的一种力量,它像一束光,能够突破无尽的黑暗与重重的屏障,它让我们的心能够连接在一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