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9月14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发布的《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每年通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筹集到的善款已经从25.9亿元上升到了100亿元,占社会总捐赠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地上升。近三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
与传统的公益慈善相比,数字化的公益慈善具有开放性、规模性、有效性、追溯性、放大性、两极性等特点;近20年来,在数字化助力下,公益慈善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同时,报告也认为,中国公益数字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该《报告》统计了182份慈善组织和5490份网民填写的有效问卷,其中,有近7成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非常迫切和比较迫切;还有6成以上的高层管理者表示会积极鼓励自己的员工使用数字技术。有80%的受访者会主动搜索慈善组织或慈善项目的信息,还有80%的受访者线上参与公益慈善的频率会超过线下。
谈及数字化对公益慈善的改变,报告梳理认为,当前公益慈善数字化已取得了不错成绩,主要表现在募款增速快、社会动员广、参与方式多三个方面。公益慈善数字化既是破解传统慈善难题、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公益数字化应用仍存在分配不均衡、落地不充分等痛点。“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途径和手段。”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在数字化过程中,信息披露变得更为可能和快捷的同时,从业者也应警惕公益数字化带来的“数字鸿沟”的扩大,在开展公益项目时也应在线上、线下不同场景之间进行取舍、做好平衡。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则建议,在推动公益数字化的发展的过程中,可调集更多社会力量,以更可及可信的办法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多层次影响和正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