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请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没想到,方孝孺身穿孝服,挥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还将笔扔向朱棣说:“我死也不会为你写诏书”。朱棣恼怒:“不怕诛你九族吗?”,方孝孺回怼:“诛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被认为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并且朱棣刚刚入主南京,还需要他来稳定大局,不敢在这个时候杀他。谁知,朱棣不按套路出牌,方孝孺图一句口舌之快,却让很多无辜的人蒙了难。
(资料图片)
方孝孺是因空印案被杀的济南知府方克勤的儿子,从小就是神童,不仅聪明,还特别喜欢看书,每天都要读一寸厚的书才肯休息,被当地人戏称为“小韩愈”。
方孝孺长大后拜被朱元璋称为“第一文臣”的宋濂为师,并很好的继承了老师的衣钵。据说方孝孺的舌头如蛇形,在辩论中更是巧舌如簧,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随着方孝孺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连朱元璋都听说了方孝孺的大名,并且还特意召见了他。
朱元璋觉得方孝孺是一个可以治理天下的能臣,但是,却不重用他,把他下放到地方长达10年。10年间多次有人向朱元璋举荐方孝孺,但是都没改变朱元璋的初衷。
直到朱允炆称帝后,方孝孺才被召回京城,从做翰林侍讲开始,快速的加官进爵,连朱允炆都尊他为老师,但凡国家大事、颁布法令等都要事事向他咨询。
朱棣起兵靖难之后,朱允炆发布征讨的诏令与檄文,均是由方孝孺书写,当朱棣头一次看到檄文时,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所以对方孝孺印象非常深刻。
并且,朱棣在攻打南京之前,他的心腹谋臣姚广孝千叮咛万嘱咐的说:“殿下,攻下南京城后,一定不能杀方孝孺”。朱棣想到三国时的陈琳,虽然痛骂曹操祖孙三代,但是还是被曹操赦免重用,他也想留下一段君臣和的佳话。
朱棣入主南京城后,将方孝孺召入宫中,准备聊一聊靖难的檄文,然后大度的表示过去的就它过去吧,本次朕的登基诏书还交给你来书写。
万万没想到,方孝孺穿着孝服,一路哭着进了宫,当着朱棣的面祭奠朱允炆。
朱棣武将出身,脾气也是非常的暴躁,看着在自己眼皮底下卖力表演的方孝孺,火冒三丈,但是,朱棣还是强压了怒火,继续劝说方孝孺:“朕是个惜才之人,让你写诏书,只不过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罢了”。
方孝孺停止祭奠,怒气冲冲的问:“成王在哪里呢?”
朱棣回答:“成王被大火烧死了”
方孝孺又接着质问:“为什么不辅佐成王的儿子做皇帝?”
朱棣耐着性子回答:“他还小,而现在处于非常时期,需要朕来主持工作”
方孝孺再次质问:“为什么不辅佐成王的弟弟做皇帝呢?”
朱棣的耐心被方孝孺的质问消磨殆尽,他不耐烦的说:“这些都是我们老朱家的事情,跟你又什么关系呢?”
方孝孺看着逐渐冷酷的朱棣,无奈的走到朱棣命人准备好的文房四宝跟前,拿起毛笔,在纸上挥笔写了起来,写完还将笔扔向了朱棣。
朱棣移步到跟前,看到纸张上赫然写着“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目光如刀子般的盯着方孝孺,咬牙切齿的说:“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再诛你九族吗?”
谁知,方孝孺听完朱棣的威胁,却没有下跪磕头认罪服软,反而白了朱棣一眼,冷笑着说:“我就是死,也不会为反贼写诏书,就算是杀了我,诛我十族,我也不怕”。
在当时,只有诛九族,还没有诛十族之说。
朱棣恼羞成怒,把方孝孺的九族,又临时加上方孝孺的学生与朋友为一族,共873人,凑够十族,排成排,让他们一个个从方孝孺的面前走过。并且,每斩1人,朱棣就让监斩官问方孝孺一句:“是继续杀,还是写诏书?”,方孝孺始终一言不发,没有屈服。
当方孝孺的弟弟被押到了刑场,方孝孺几经崩溃,泪如雨下,他的弟弟没有恨方孝孺,反而安慰他:“这是天要降灾难于我们,如今朝纲败坏,你我能做的唯有以死殉君!”
方孝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873名亲人、友人和学生,在他面前从活人变为死人,心如刀绞。杀了整整7天,轮到方孝孺时,他解脱般的仰天长啸,而后被处死。
方孝孺就像他的姓一样,方,不圆滑。
但是,他的大无畏的精神却在大明生根发芽。之后杨继盛,为大明狱中剐肉面不改色;于谦,为拯救大明忧国忘身;杨涟,知死而不畏前,都是勇者也!
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