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低谷和高光,都是试炼场,甄嬛和皇后的对决并不是回宫后,而是在各自泥泞和光鲜的战场里分出高下的。

今天通过太后,聊聊皇后的智商下线。

太后和皇后既是上下级又是姑侄,在皇权稳定的前提下,她们是相对可靠的利益共同体,太后保皇后也是保着自己,保着乌拉那拉氏满门的荣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上一届宫斗冠军,一路走来太后都充当了皇后的领路人,不仅事事提点她,还时不时亲自出面帮她扫清障碍或者擦屁股。

余莺儿得宠为难欣常在,把她关进慎刑司时,是太后出面释放欣常在斥责余氏,保全了皇后的体面;

华妃丽嫔指使余氏毒害甄嬛事发,是太后做主将丽嫔打入冷宫收回华妃协理六宫之权,让六宫重回皇后之手;

皇后指使安陵容用松子猫害富察贵人小产,又是太后从中斡旋大事化小,除掉松子给皇后善了后。

皇后前期的完胜,少不了太后的加持。

甄嬛离宫不久,皇后给太后请安。

如今后宫尽在掌握之中,端妃、敬妃虽协理六宫,不过两个摆设,端妃闭门不出,敬妃专心数砖;

皇上经常睡的两个女人——安嫔和祺嫔,都是自己人,一个断子绝孙汤当补品吃,一个高仿奢侈品顶配麝香串不离身;

唯一养在皇宫里的儿子三阿哥早也归她抚养。

事事遂意,皇后来的时候那叫一个红光满面,意气风发。

太后见状,说:“如今后宫都是你在忙,可别累着。”

这根本不是关心,而是在点她。

意思是后宫这回没人是你对手了,但你自己也得悠着点,别作大劲儿给自己作没了……

虽然皇上、太后和皇后是宫中所谓的正经主子,其实他们共同掌握的只有一种权力,那就是皇权。

虽说原则上皇上管前朝,皇后是后宫之主,但所谓的原则基本都是门面功夫。在机关里工作过的人可能更有体会,文件里的“原则”基本上是留的活口,为的就是方便打破。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没有所谓的泾渭分明。

蛋糕就这么大,你多他就少。

如果皇后太过张扬揽权,实际对皇上就是一种威胁。

尤其手握皇子时,倘若勾连前朝左右立储,那就犯了大忌。

皇后后来这么做了,也确实就是这么凉的。

她最后失败,并不在于害熹贵妃失子,而是对立储这件事的态度。

关于立储,皇上反复试探过甄嬛,甄嬛的态度从来都是“与我无关”,恨不得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秀在肚兜上,她选择闷头干大事搞死你儿子再搞死你老人家再说;

反观皇后,皇上还活着呢,就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伙同大臣劝皇上立储,拿着催命符天天在皇上眼前晃悠。

有这功夫,不如好好监督三阿哥,别让他今天和老爸抢女人,明天替叔叔大爷瞎出头,弄这些有的没的幺蛾子。

太后与皇后同属乌拉那拉氏,如果皇后折在与前朝的牵连上,势必导致家族遭殃。

华妃、甄嬛都在这上头栽过跟头,作为乌拉那拉的领头人,太后不可能做事不管,所以还有转圜余地时,必须敲响警钟,一旦皇后过了火,哪怕舍掉她也要保全家族。

后面皇后果真成了被太后丢出去的“车”,甄嬛回宫其实是皇上和太后对局势的把控和平衡。(后面详细写)

此时皇后被胜利的喜悦冲的云里雾里,太后一个大棒打在了棉花上,只换来一声“谢谢皇额娘关怀”。

太后内心OS:关怀你个鬼!只好换个角度继续劝,问安嫔和祺嫔伺候得皇帝怎么样?

虽然不出寿康宫,不理后宫事,太后的耳报神却灵,大事小情休想逃过她。儿子床上睡着谁老妈门儿清,这简直就是古代版向太。

不动声色地决胜千里才是真正的王者。

大呼小叫长牙握爪要人命的不是狂徒就是 Low B,统统要不得。

下面一句话很重要,太后说:“是该放些稳重的人在皇帝身边。”

祺嫔和安嫔稳重吗?一个懂得摸胸口钻被窝;一个用香搞迷魂大法……

太后口中所指的稳重之人,从头到尾只有眉庄而已。

这意思并不是只要眉庄去伺候皇上,实际是在告诉皇后,虽然我不管不问并不代表你做的事我不知道,凡事要收敛些。

后宫的世界,从来美的不在一枝独秀,而在百花争艳。

作为一国之母要有容人之量,要容得下皇上身边的女人,不能只让自己的人去伺候,时间久了,皇上一旦觉得连自己每天晚上睡的人都受到牵制,首当其冲就会警惕背后安排的人。

很简单,她让皇上不舒服,皇上就让她没路走。

这其实还是在讲权力。

懂得抓,也要舍得放,尤其是要抓大放小。

床上睡的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指派谁来做这个掌管后宫的人。

从前皇后是个好帮手,所以皇上和太后都站在她这边,慢慢当她成为那个制造麻烦的人时,位置就会被取代。

世界上最不缺人,至少绝大多数人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我们每个人只能尽己所能成为那个被需要的人。

太后的劝告再次被忽略,皇后还在自我找补,说伺候皇上的人要性子和顺,安嫔、祺嫔向来是她口中的和顺之人,变相地向太后表示自己没有做错。

接着,她还说如果像莞嫔那样刚烈的性子,是会让皇上伤心的。

她曾表示眉庄的性子和甄嬛一样,都是太烈不够温婉。因为眉庄是太后眼前的红人,不好直说,就借甄嬛来说,像她们这种人都不适合待在皇上身边,说甄嬛也是变相说眉庄。

之前驳回皇上的提议,现在又呛声太后,皇后这“飘”的是越来越远了。

旁敲侧击不行,太后只能来直球,告诉皇后别扯没用的,有工夫多看着点眼皮子底下的人,别再出什么差错才是。

说不出差错,这差错不就找上门来了。

这时候,芳若来敬茶。

皇后好奇芳若是皇上身边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儿?

原来是因为芳若是甄嬛的教引姑姑,皇上忌讳,所以把她打发出来,太后看她做事稳当,就让她留在了寿康宫。

看了这么多年这次突然有一个脑洞,会不会芳若并不是被皇上赶出养心殿的,而是皇上本来就有意让芳若去甘露寺照应甄嬛,只不过刚下了圣旨赶甄嬛出宫,总不好自己打脸,刚给人家赶出去就上赶着去贴,所以由太后出面交代芳若去照顾。

芳若到甄嬛那里首先就问了甄嬛对皇上的想法,如果是被赶出来的,心中难免怨恨,大可以不提,为什么偏偏还要向着皇上说话呢?

当然只是一个猜测。

不管怎样,皇后得出的结论没有问题——皇上放不下甄嬛。

只是接下来的操作太下头。

太后问她:“皇帝说南方冰雪成灾,怕影响来年的收成,要让后宫住持祈福大礼,皇后怎么打算?”

皇后放着宫中好好的宝华殿不用,偏要去甘露寺。明明是要去搞甄嬛,还说些经不起推敲的理由。

说嫔妃去甘露寺比请僧尼入宫省钱,这简直搞笑!

僧尼入宫派几辆捷达,打几台滴滴接来就完事儿,后宫嫔妃哪个不要坐个BBA,高端点上个凯德拉克也不为过。

看过《红楼梦》就应该知道清虚观打醮是多宏大的场面,世家出门有多繁复,何况皇家。

不但要自己带着锅碗瓢盆,各种吃食,各种衣服补妆的化妆箱,宫女太监保镖一大堆,怎么可能省钱……

说嫔妃出宫更显诚意,诚意从何而来?

古代女子出门是不能随便让外人看到的,何况是后宫的娘娘们,浩浩荡荡一路都要封禁,这不是劳民伤财么。

想想从前生存在危机感里的皇后是多么的舌灿莲花。

眉庄假孕皇上想晋她为嫔,皇后不愿意却没有直接否决,而是循循善诱,先说宫中没有有孕就晋封的祖制,再说眉庄有孕如果晋封就必须搬家,不方便还怕伤了龙胎,不如等生下孩子再晋封来个双喜临门。

有理有据,不驳皇上面子,又达到了目的。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太后虽然不愿意,也知道拦不住,只好给了她最后的忠告:“你自己懂得分寸。”

皇后再一次把“分寸”二字当成了耳旁风,在甘露寺狠狠踩了甄嬛好几脚。

这个行为犯了两个错。

一是主次部分,逻辑有问题。

皇后知道皇上放不下甄嬛,结果去搞甄嬛,企图用折磨甄嬛让皇上放下……这个逻辑捋出来是不是觉得有问题。

这或许是很多女人会犯的毛病。

人家打蛇打七寸,结果有人却拎起了蛇尾巴。

男人出轨,永远手撕小三,坚决不捶渣男,更不要提自我提升蝴蝶自来这种高级操作。

要知道一个甄嬛倒下了,后宫佳丽三千站起来了。

皇后明明是过来人,明明看过皇上和纯元如何恩爱的一对璧人,纯元死了没几年,皇上就搂着甄嬛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了。

明明是皇上放不下,这时候至少应该从皇上下手吧,不是应该想办法让他放下吗?

之前写过一篇皇后要怎么做,才有可能让皇上放下。

二是不长记性,重蹈齐妃覆辙。

当初甄嬛小产,自己主动失宠,沉浸在悲伤之中,偏偏齐妃不长眼,长街掌掴甄嬛,三下五除二把她打醒了,回身就来了个倚梅园招蜂引蝶,与皇上重归于好,吓疯了富察贵人。

往往踩得越狠,反扑越强。

这时候与其鱼死网破,不如温水煮青蛙,给甄嬛一点甜头,反而会冲淡了继续扑腾的热情,渐渐也就“死”了。

《知否》里祖母教育明兰: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

还举了垓下之围的例子来点醒她。

昔日项羽无敌,韩信十面埋伏围他,却一定要网开一面,留个空子,不肯将局围死,就是因为怕项羽背水一战,搏命一击。

皇后明明看过甄嬛的反噬,却没有引以为鉴。

结果一步错,步步错,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皇后只是昏了一阵子,却输了一辈子。

她用血泪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太得瑟儿。

-END-

作者:萝茉莉,想去冰岛找精灵的老女孩儿,陪你看剧看人生看世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