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出台《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施方案》,14项措施切实保障货运物流畅通高效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同时,成立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专班,“一车一证一路线”做好通行证发放,协调解决重点生产贸易企业跨区域运输受阻问题,确保企业生产平稳有序。

围绕“高频”“痛点”“贯通”三个关键词,宁波社会治理“一件事”系列应用向纵深推进,旨在解决租房安全隐患整治、僵尸车管理、车棚车库综合管理、餐饮油烟管控等“老大难”问题。

北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持续行使营商环境改革职能,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好投资者和创新创业者,争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

……

2022年以来,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步履坚定,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蹚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发展之路。

制度创新先行一步

让百万市场主体扎根甬城

在北仑“246”示范产业园,继峰格拉默宁波总部项目前期进程一度停滞。在企业实际设计方案中,由于测试中心、实验室等功能区块的加入,土地规划条件与企业实际需求产生冲突,原设计方案确定的地下室需要移除。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获知这一信息后,协同区投促局、资规局、工投公司等部门,主动下沉提前介入,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在遵守相关规定前提下,帮助企业优化布局,继峰格拉默宁波总部项目最终获得满意的实施方案。

北仑是宁波首个设立营商环境改革局的地区。去年年底,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整合提升。站在北仑开发开放的历史新起点,面对锻造硬核力量、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宁波开发区如何承担新使命,激发新动能?

“营商环境改革局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党组书记黄秦波表示,今年是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运营一年的基础上,全力创新、全速发展、全面进入跑道赛道的第一年,“我们要强化数字赋能,推行最少审批、最优流程和最佳服务,持之以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最优营商环境。”

为此,北仑区(开发区)专门出台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将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城市能级提档、产业发展提质、政务服务提效、投资项目提速、开放纵深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监管服务优化等八大行动,持续迭代营商环境,提升投资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加快打造“开发开放标杆地、一流强区排头兵”。

北仑是宁波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我市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出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

去年9月26日,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在市检察院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统一负责、有诉必应、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平台。

“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保姆式’贴心服务,是我们愿意扎下根来的重要原因。”宁波继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义平表示,继峰格拉默宁波总部项目力争二季度开工。

来自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在极为困难条件下全市新设市场主体22.05万户,同比增长16.69%,新设量创历年新高,增速居全省第一。宁波市场主体逆势大幅增长并保持较高活跃度,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协同破难更进一步

让企业运行畅通运转有序

今年“五一”期间,作为宁波市重点工程项目和宁波市在建第一高楼,宁波中心大厦项目碰到了困难——在250米的高空,700平方米的“巨无霸”整体钢平台突然“罢工”,整个塔楼核心筒被迫停工。

在这紧要关头,宁波、上海两地快速响应联动,一场排除故障助力宁波中心大厦项目尽快复工的攻坚战由此打响,历经137小时的争分夺秒,终于圆满解决问题。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不是一家单位或一个地区的事,很可能是一场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的接力赛,考验的是各方的协同能力、破难决心和智慧。

近日,北仑区(开发区)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正式亮相。据了解,该平台设计体现“全覆盖、闭环化、数字化、分层次”四个原则,突出重点企业“面对面”服务,一般企业“键对键”服务的新理念。“我们利用‘助企全年稳’10个专班工作的组织架构,覆盖区内工业、商贸、物流、交通、房地产、金融、农业、文旅等所有类别的企业服务,由专班牵头协调为所属企业针对性解决相关难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相关人士说。

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减税降费、政务服务便利化等满意度较高,对“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等便利企业开办经营的改革举措感受明显。与此同时,企业对招投标、中介服务、融资等方面问题反映较多。

为此,宁波将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原则,聚焦电子招投标制度体系、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着力破除区域保护壁垒,推进解决招投标、政府采购不公平、不透明,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互换不便利等问题。

“今年,重点是利用‘政采云’平台,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建立招标计划公开机制,提高招投标活动透明度。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行业领域,清理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竞争者行为。此外,还将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财政相关政策的评估机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之下,保畅通成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重要一环。宁波舟山港是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超12亿吨的超级大港,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节点。2022年以来,我市打出了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组合拳,通过部门协同、区域合作的模式,为长三角地区甚至中国外贸的稳定作出新贡献。

5月6日,作为中国出口墨西哥最大客车订单的一部分,70辆安徽客车借道宁波如期出海。

据了解,这批客车原计划从长三角地区另一个港口出口,后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货运物流不畅。情急之下,安徽安凯公司决定尝试先发70辆车从宁波舟山港出海。最终,在宁波交通、公安、海关、报关公司、货代公司、港口等多部门见招拆招、快速高效的协调下,这批客车如期出海,成为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最好注脚。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3.03万户,同比增长8.38%。其中,内资企业50.08万户,注册资本(金)6.17万亿元;外资企业9943户,注册资本814.39亿美元;个体工商户71.44万户,资金数额745.1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4086户,成员出资总额50.08亿元。

营商环境改革加码

让宁波经济发展底气更足

近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宁波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据了解,这份清单对接国家营商环境条例和18项评价指标,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导向,提出了改革举措上百条,分登记准入、运营场所建设、要素获取、商事经营、监管执法、市场退出等六个阶段。

“我们将积极补齐国家、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反映的短板,在争先进位上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持续对标北京、上海等标杆城市经验和最新举措,落实落细政务服务优化、市场环境净化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举措。”市发改委相关专家说。

2022年,宁波将继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主要措施有:推进政务服务2.0、“甬易办”、“企报通”、“甬金通”、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掌上执法”等营商环境数字化应用;加快推进开办企业全业务一网通办、注销登记同城通办、企业登记连锁变更一件事、企业年报“多报合一”等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改革;深化企业“最多报一次”改革;推行市场主体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模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有效运作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清理取消企业在资格资质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等等。

“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同时,要围绕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致力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体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农贵新建议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进一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部署。

专家表示,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是水和鱼的关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也是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形势、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举措。”

以奔跑者姿态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近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宁波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这份清单着眼宁波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市,提出了100多项年度任务,力争评价指标全面进入标杆行列。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居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测前三。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宁波营商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一方阵。

但是,营商环境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进则退,不变则减。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深化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市,不仅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留住更多的企业和产业,而且可以更好地助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其一,这是巩固提升宁波外贸大市地位的现实需要。今年以来,国内有些城市出现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受阻、物流运输不畅等阶段性问题。物流运输不畅,导致原材料进不来,货物运不出去,产业链无法正常运转,成为当前许多外贸企业面临的堵点难点。另一方面,东南亚等国的外贸正在快速复苏,导致之前流到我国的订单出现外流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尤其需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运,提高作业和通关效率,避免或减少“订单外流”问题。

其二,这是打赢国内招商引资和人才招引战的有力保障。对企业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须臾不能缺少。疫情暴发以来,有“聪明钱”美誉的各类资本更加看重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2021年,宁波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6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8个,合同利用外资8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3.9%和32.7%。这组数据,间接佐证了外资对宁波营商环境的认同。“十四五”期间,宁波仍需要努力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甬城的发展舒适度更高。同时,不断提升和稳固各类产业链,让企业在宁波的发展顺顺当当,不因断链风险而搬迁。

其三,这是提升宁波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杭州、温州、苏州、深圳四城排在宁波之前,宁波排名全国第五(不含直辖市)。从排名来看,宁波营商环境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因此,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市,宁波“停不得”“慢不得”。

首先,审批服务更有温度。通过“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等手段,积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企业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中介服务、通关、获得信贷等方面的便利度,以政府的提前一步、走近一步,解决企业的发展难题。

其次,纾难解困更有力度。今年,面对疫情的多点散发,我市不少企业发展碰到了各种困难。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义不容辞为企业排忧解难,特别是把稳链纾困助企47条政策措施执行到位,该减免的减免,该支持的尽力支持,努力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接单难等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及综合融资成本,坚定企业的发展信心。

最后,主观认识更有高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也是应对严峻复杂形势、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举措。各地和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深化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最优环境促经济动能更强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