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没娶过,普通人可娶过匈奴女人——张骞不就娶了匈奴妻子吗?
在古代,人口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当初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国策,据说国内只要有人生孩子,国君就亲自慰问,还送上猪肉狗肉壶酒之类的慰问品——大概战败后的越国实在太小,要不然越王怎么跑得过来?
现代人口大爆炸之前,人口数量一直是衡量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经济越发达,人口就越多。反之,如果人口数量不足,经济发展势必受到制约,政治和军事肯定也是不利的。
所以,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流落“番邦”的中原青年,被少数民族招为女婿的案例是屡见不鲜的。张骞如是,杨家将故事里的杨四郎、杨八郎如是,连女扮男妆的杨八姐,也被不知底细的辽国公主招为驸马呢。
少数民族并不介意把女儿嫁给汉人,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只能招女婿、不能送出嫁。因为送女远嫁,就意味着人口的流失和减少。
这个道理,在汉朝、在中原民族同样通行。那么汉朝为什么要送公主远嫁和亲呢?当然是因为打不过匈奴,不得不送上包括女人和财富在内的战争赔款——“和亲”其实是一个好听的名义,以通婚掩盖了赔款的实质,送上的财富也可以称为公主的嫁妆,屈辱意味就不那么明显了。
在汉朝国力弱的时候,只能送上人口资源,以换取匈奴暂时不来进攻;
在汉朝国力强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流落在匈奴的汉人回朝,比如苏武和张骞,有的还带回了自己的匈奴妻子;
如果汉朝国力继续增强,强到匈奴臣服的地步,同时双方又决定友好而不是战争,那么,汉朝后宫多几位匈奴妃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汉朝并没有迎来强盛而和平的年代。汉人娶胡妃,要到后世(比如明朝有朝鲜妃子)才能变成现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