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5年八月,姜维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首先用了一招疑兵之计,放出消息说要兵分三路进攻,魏国的雍州刺史王经面对姜维的兵锋,赶紧上报征西将军陈泰,说要分兵对抗蜀汉的进攻。

陈泰非常冷静,识破了姜维散播的流言,告诉王经把兵力集中起来,不应该分兵,以免被各个击破,于是王经带领数万魏军,在故关据守。

此时陈泰却在靠东的陈仓屯兵,没有向西靠近王经,如果对陈泰苛刻一点,可以说这个决定有问题,导致离王经太远不好救援,但是,毕竟陈泰没有上帝视角,很难指责他这个小问题。

但王经的问题就太大了,姜维率军到达洮河时,王经没有固守,而是率军过河,在洮西背水列阵,仿佛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结果惨败,此战魏军丧失数万。

战败后,王经率领残部万余人退守狄道(今甘肃临洮),姜维则继续率领蜀军围住狄道攻打,陈泰得知后则立即率军驰援,同时告急曹魏朝廷,请求支援,消息传到曹魏朝廷后,司马昭急令长水校尉邓艾出任代安西将军,协助陈泰寻找破敌之策。

陈泰率军赶到上邽时,邓艾、胡奋、王秘等率领的援军也到了,在军事磋商中,邓艾指出在王经惨败后,敌军士气极高,己军士气低落,故明智的做法是先让王经自守,等敌军疲倦松懈了再发起反攻,其他人都同意邓艾的建议,唯有陈泰反对。

陈泰推理姜维因后勤问题没有补给,无法长期作战,只能速战速决,王经本应该避免一开始就和姜维发生遭遇战,等姜维粮尽,和援军会合后在反攻,但王经正中姜维下怀,赶赴战场遭到惨败,若姜维乘胜东进抢占曹魏重要的产谷地区,将有机会破坏关中,这将是真正的威胁。

事实上,如果姜维转向雍、凉并团结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甚至有望夺取关中,但姜维在围攻狄道上犯了严重的军事失策,冒了将有限的粮食耗尽的风险,试图夺城是最坏的选择,准备攻城需要时间,而同时守军却背城死战,因为魏军屯驻在山上的高处,具有地理优势,在低地平原的蜀军难以向上进攻。

最后,在陈泰的坚持下,兵分三路,向陇西推进,绕过姜维军,到达狄道东南的群山,放出魏军计划反攻,里应外合夹击蜀军的消息,由于粮草不足,姜维只能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

在洮西之战中,虽然姜维歼灭数万魏军,也因此战之功,晋升大将军,但是并未获得土地,人口等好处,更没有实现夺取雍凉的战略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姜维是功败垂成的。

更为关键的是,在洮西之战后,邓艾晋升为曹魏征西将军,而司马昭也逐渐实现了对于魏国兵权的整合,为发动消灭蜀汉的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之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基本上都被邓艾抵挡了。

比如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一年后,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钟会、邓艾等人领军进攻蜀汉,并由邓艾偷渡阴平,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

就洮西之战来说,如果让姜维的计划得逞,那么,雍凉地区的归属就成问题了,如果曹魏失去雍凉,那和蜀汉之间的实力差距将显著缩小,换而言之,如果姜维可以在洮西之战中进一步扩大战果,尤其是能够攻城略地的话,或许还可以趁着司马昭立足未稳的机会创造奇迹。

很多人也认为洮西之战,是蜀汉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姜维退军之后,蜀汉再也无法获得这样的翻盘机会了。

但事实上姜维就算打下来狄道,但距离所谓的翻盘还差的太远,打下来狄道,还有狄道所在的陇西郡,后面一路上还有: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关中各郡,而后才有可能进军中原去翻盘,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打进天水,然而即便是打进天水,后面的战役蜀国也不占优势。

姜维北伐能动用的兵力顶多4-5万,跟诸葛亮7-8万乃至10万兵差距明显,打下来的地方没有人守,最关键的是打的越远,补给线越长,粮草供应不上,反观曹魏,洮西之战虽说损失数万人,但并没有伤筋动骨,大不了从关中调兵补充一下,就算损失再大一点,从中原抽点兵力过来也没什么问题。

其实自从丢掉荆州以后,蜀汉就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了,要说有,也就只有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了,可惜马谡失守街亭,功亏一篑。

但无论是诸葛亮的北伐,还是姜维的北伐,在失去了隆中对两路并进的荆州,再加上两国国力差距太大,只能延缓蜀汉的寿命,想翻盘太难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