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率3万湘军与李秀成的30万太平洋大战46天,历经缺衣少食、伤病少药,日晒雨淋,经过浴血奋战、枪林弹雨、尸山血海的战斗,在外围友军的配合下,终于击败李秀成的优势兵力,使包围南京的阵地牢不可破!曾国荃也因此获得“曾铁桶”的美名。
雨花台战役一直是近代战争史的一个奇葩,足下说得如果进攻湘军的薄弱的粮运通道,及时切断湘军水陆交通,集中兵力在西线歼敌,完全可以动摇雨花台的湘军主力,但太平军没有水师,不能控制长江上游的补给,也是李秀成失利的原因。
清军补给无限没错,但是太平军为什么就不能保证供给呢?不要怪湘军掐断了它的粮道,因为太平军打不过湘军,切不断湘军的粮道,并不是说不想切断。也不要说湘军要强大的水师来保证供应,你太平军为什么不用水师??因为太平军的水师早被湘军消灭掉了。想当初太平军的水师何其壮观,长江上连舟上万,但自从1854年湘军起兵后,当年的田家镇半壁山大战后,太平军的强大水师就已经成了回忆了。既然打不过,那就不止是粮道保不住,连大本营都被端了。
主要是太平军烧杀抢掠,以邪教为主要动力。早就不得民心。自古未有以邪教成事者,何况不得民心焉能不亡。即使李秀成能暂时解围但最终逃不脱灭亡之命运。
即使赢了也只能是暂时延长太平天国的生命,最终也还是要灭亡的,农民革命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我们要客观公正的看待这场农民阶级的革命,不要被心存邪念的人利用来诋毁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诋毁我们的国家,现在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
强大的武装集团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面对劲敌,如若免遭被肢解,那么就必须上下团结一致,各系行动统一,尤其是要杜绝集团内部某些人的特权和个别人的专权。
一、太平天国就是一个邪教组织,人民大众发现被他欺骗了,自然不会拥戴他;2、高层内斗,消耗了自己的大量精力,很多中高层精英在这场内斗中死亡或叛变;3、不思进取,事业未成,洪秀全三宫六院,底层士兵自然不满,或哗变,或开溜,人心不稳,不死才怪。
天京事变导致各级军官和士兵有到底为谁牺牲和为谁而战的问题,人心丧失和作战意识淡薄后,战斗力随之下降,李秀成、陈玉成的能力与威望比杨秀清差,至少杨秀清在军政上有绝对权威,洪秀全都不敢过多干涉,反之清军的训练和装备慢慢得到加强,战斗力增加不少,所以太平军失败是难免的!
不是新兵旧兵的慨念,韩信背水一战,项羽三万铁骑,直接吊打刘邦五十六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本事真的不要造反,多少人抱感终身,从杨秀清被杀,以决定太平天国必定灭之。就象李自成杀了李岩注定几个草包将軍无力回天一样。从古到今只要是有魄力的君主放手大将建功立业的,无不战无不胜的。
雨花台战败,主要责任洪秀全,错在乱烂封王,你是王,我是王表面听李秀成的,实质上不积极在加上军工兵器落后于湘军,又完全没有水军,湘军水路畅通保证了曾国荃兵员物资的满促,在加上李鸿章,左中棠两部从上海杭州后路袭击,在加上李秀成三十万众从上海回师天京乃长途奔袭所带物资有限天京又没有物资支援失败必然。如果湘军兵进雨花台洪秀全果断自守,苏杭二州保证物资供给让曾国荃顿兵坚城之下时久师劳,兵疲意阻之时,李秀成上海之战明白时在以得胜之兵攻击疲困之师仗好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