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最具有成神资格的。

例如最晚在南朝梁的时候就流传着曹操浴水击蛟的故事,说的是曹操十来岁的时候在谯水游泳,遇见了一条蛟龙,曹操丝毫不畏惧,和这条蛟龙勇猛搏斗,最终杀得蛟龙甘拜下风。于是曹操舒舒服服洗了个澡,回到家里,谁也没有说。直到有一天,有人看见一条大蛇,吓得四处乱窜,曹操笑道:“我遇见蛟龙都不害怕,你们见个蛇都吓成这个样子。“众人这才问起缘由,不由大为佩服。

周处斩蛟

这故事在当时流传很广,一直到隋唐的时候,都编成了傀儡戏上映,如果不是宋朝以后舆论风向大变,曹操浴水击蛟恐怕要和刘邦斩白蛇相提并论了。

同时曹操也有被神话的条件,他和当时的道教关系不错。他年轻的时候在济南做官,看到百姓对三百多年前的城阳王刘章还在进行各种祭祀,下令毁坏神祠,禁止祭祀,移风易俗。后来他在青州和黄巾军作战,这群太平道首领还跟曹操写信套近乎,说你这个做法很符合我们教义,不如我们一起推翻这该死的苍天。曹操虽然不信太平道那一套,但是深谙攻心为上的道理,利用太平道对自己的好感,最终收拢了这支青州军。有了这个先例,后来又有多支投靠曹操,很可能曹操太平道的态度上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就不难理解,汉中五斗米教的教主张鲁为什么说:“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座上宾”了。

影视剧里的道士

曹操在北方安定后,在邺城不光有和文人之间著名的邺下风流,这里他还圈养了一批神神道道的人,如擅长相面的朱建平、擅长解梦的周宣、预言家管辂、长寿的鲁女生、夜里能看书的封君达、能驱鬼的赵圣卿、能骑着棍子飞的费长房、百日不吃不喝的郗俭,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曹操多半是不信的,但害怕别人信,他年轻的时候在济南见过愚昧的人怎样对一个木偶顶礼膜拜,何况这些巧舌如簧的方士,如果不加引导,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张角。所以干脆把他们弄到身边包养起来。

曹操的态度很明确:不要捣乱,我就给你们发工资;如果添乱,立刻砍头。例如他在和袁绍打仗的时候,袁绍军队有个术士宋金生,他对袁绍的士兵说晚上不用派人站岗,我自会安排狗来守卫。也有人不信,当晚就听见兵戈之声,天亮去看,竟然有老虎的脚印。有这号神棍捣乱,曹操最终赢得这次战役。面对这个神棍,曹操却不感谢他,直接杀掉。因为他明白,这种人能在袁绍手下捣乱,也会在自己手下捣乱,他没有被圈养的资格。

当然这些人也不白包养,他们在一起也散播一些“代汉者,当涂高”的所谓的天命论,虽然曹操“性不信天命之事”,但老百姓信,那些傻乎乎的儒生也信,这些舆论散播出去,是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利器。

况且这些人里也有某方面的高手,例如可以教他长寿之术(有个叫皇甫隆,据说一百多岁了,曹操向他写信请教),还有个叫东郭延年的,精通房中术,这方面的妙处自不必言了。

而且曹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也想象自己成仙,他在《气出唱》里幻想自己驾着六龙车来到天上和赤松子、西王母一起饮玉液琼浆。在《秋胡行》里他说自己遇见了来自昆仑山的三个老神仙,在《陌上桑》里他更是来到天门之前,渡过银河,拜见各路神仙……这大概都是应景之作,从他那句著名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来看,曹操写这些事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想象力,从内心深处是不信的。但这些诗在方士们看来,就成了曹操向道之心虔诚的例证了。

南朝道士陶弘景在《真诰》里说曹操是北太帝君手下的太傅(他还有一个同事叫秦始皇,和这等牛人并列,也算不错了),《真灵位业图》里也有曹操的位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