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时代的刘邦,一介无业游民,虽以游侠自我标榜,实则地痞无赖一个。

刘太公就很看不上他这个不走正道的三儿子,数次责骂他,让他最好趁早老老实实地种地,置办些家业;要么学做个行商坐贾,贩卖点小玩意,好讨个老婆,免得一辈子打光棍!

刘邦虽说是高不成低不就,但眼高过顶,他看不上像父兄一样的农民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想随随便便地做一个贩夫走卒任人驱使;既不想从军打仗,也不想混个乡官小吏。

刘邦的理想是做一名令人羡慕的游侠。他曾经纠合卢绾、樊哙等三五小弟,横行乡里;曾经兄事沛县黑社会老大王陵;也曾经不远千里去追星,侍奉他心目中的大侠张耳。

然而所有这一切结束于公元前223年。这一年秦派大将王翦率60万大军攻灭了楚国。

楚国消失了。一夜之间,刘邦从无拘无束浪荡的楚民变成了秦帝国严密法制统治下的一名黔首。

帝国的法治是严厉的。秦朝按照户籍什伍制度重新编整了全国的乡村社会,政府的控制触手延伸到每一户小家庭。

从此,刘邦像万千农民一样,宛如用一根绳索被牢牢拴在了户籍所在地的土地上。他们必须努力耕作、不得随意离开土地。邻里之间是相互监督、举告、连坐的关系。再不愿意种地,刘邦也插翅难逃了。

秦帝国以法家思想为统治的理论基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认为游侠实为扰乱社会的五大害虫之首,因此应当严厉加以禁止,对不服从者当严厉加以镇压。

念念不忘想成为侠客的刘邦绝望了。

常言道,上天在堵住一道门的时候,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刘邦的游侠之路被封死了,从政之途却悄然启开。

秦帝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有一定任期,并实行全国轮调。本地人是不能出任当地郡守县令的。而属吏则是大量从当地选拔。

此时已是三十老几的刘邦,既不能再去闯荡江湖,又不愿下地刨土,别无选择,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去参加官府属吏的选拔。

好在刘邦从小也念过书,心慕游侠也曾学过些武艺,在乡村里面竟算得上是文武双全。因此就被选中了,不久就被任命为泗水亭亭长。

亭就是个驿站,负责来往公文的传递,同时担当附近的治安,亭长下面有两卒。小小单位,领导和下属,一共3人。

从此刘邦在这一亭长小吏任上一干就是13年,从未得到过嘉奖和升迁。

以刘邦日后表现出来的才能,从政应该最符合他的脾胃,理应如鱼得水才对呀?

这就要讲到刘邦的个性了。刘邦在本质上是个酒色之徒,爱喝酒,爱女人。不管是过去浪荡的时候,还是现在当了亭长以后,仍然是天天喝酒。

结婚之前跟野女人生下庶长子刘肥不说,连常去喝酒的两家酒店的老板娘也都有染。

至于为吏之道,要在首先尊敬官长,可刘邦却不鸟他们,据史书记载,全县县令以下的属吏,均遭到刘邦不同程度的狎侮,就连顶头上司萧何,刘邦也把他看做一个给自己提鞋的。

至于说工作,能糊弄过去就算了。刘邦并非心甘情愿一辈子当个小吏,也并不指望以此为进身之阶,不过是一时讨个生计,得过且过,只要不误了喝酒,一切随缘吧。

纵然是天纵之才,也得看遭不遭际了,机来则起,运去则伏,能成则成就,不能拉倒;看得淡,无所谓,反而正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萧何、曹参同县为吏,兢兢业业,一路高升;刘邦眯着醉眼,横卧武妇酒店,根本得不到上司的赏识,13年过去了,刘亭长依然是过去那个刘亭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