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的众多将领中,黄百韬无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在国民党那些高级将领中,每个人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关系,可是黄百韬却是一股清流。在最开始其实黄百韬也是一名关系户,当时他是大军阀张昌宗手下的得力干将。虽然张昌宗是一名军阀,但是也还是拥有一定的实力。
可是没过多久张昌宗的部队就被蒋介石所打散,就这样黄百韬也投身在蒋介石的麾下。如果当时黄百韬懂得一点眼色,多像蒋介石一说自己的忠心,那么黄百韬可能会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可是黄百韬这个人性格十分耿直,无论什么事都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所以在蒋介石身边,黄百韬的地位十分尴尬。
而黄百韬也十分知道自己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处境,如果要想在盘综错杂的国民党阵营中立足脚跟,又不想对别人溜须拍马。他只能在战场上拼命杀敌,立下许多战功,用自己身上的军功章为自己在国民党的阵营中获取立足之地。
可是就在那时国民党内部已经腐败不堪,从部队的指挥官一直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头兵,他们每个人都失去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他们四处侵害着百姓,让当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同时他们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大量的征用壮丁充实手下的兵力。可以说当时国民党内部混乱不堪,战斗力极其低下。
自从黄百韬担任了第25军军长之后,他就开始整顿他手下的部队。没过多久这支曾经是杂牌军的部队在黄百韬的训练下,最终成为了一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战斗队伍。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的军队就进行了整编。而黄百韬的25军也改编成了第25师,黄百韬继续担任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黄百韬与我军进行对战之后,最主要的对手就是我国开国大将粟裕。他们两个人第一次交锋是发生在邵伯保卫战中,这次战斗中黄百韬展现出极为强悍的战斗力。他亲自前往一线指挥部队与我军进行对战,与那些躲在后方的国民党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是终究他还是败在了粟裕的手下,在2000多名士兵失去性命之后,只好被迫撤退。在这次战斗中,虽然黄百韬没有战胜粟裕,但是黄百韬也是十分骄傲的。而在这次对战结束之后,国民党的将领还与他人吹嘘说:粟裕和黄百韬二人是天生的冤家,黄百韬正是粟裕的克星。
这句话仅仅是国民党内部的吹嘘罢了,以粟裕的军事素养是没有人可以将他击败,甚至是没有人会在粟裕的眼皮子底下逃走两回,由此可见黄百韬跟粟裕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再次遇见了黄百韬。当时张灵甫以自身为诱饵去吸引华东野战军,再由外部的国民党军队对我军进行包围。
可是令张灵甫没有想到的是,过来支援的李天霞与他有私仇,所以并没有全力支援。可是黄百韬这个人对于营救张灵普还是十分拼命的,就这样粟裕让叶飞前去阻击黄百滔。如果当时粟裕没有让叶飞前去支援,或许黄百韬真的会救出张灵甫。
在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粟裕对于黄百韬是十分忌惮。而且粟裕还说出:在我们两方兵力相同的情况下,或许我还是很难战胜黄百韬的。在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李天霞直接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而蒋介石也开始重用黄百韬,让他成为了第七兵团的总司令。
很快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和黄百韬他们二人也迎来了决战。当时黄百韬带领的第七兵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如果双方真的打起来,谁胜谁负还真的说不好。可是当时刘峙却帮了我军的大忙,他并没有把黄百韬放在重要位置,反而让黄百韬一直撤退。
结果黄百韬在撤退时被解放军包围,在黄百韬苦苦坚持了14天之后,最终被解放军全部歼灭。本来黄百韬身陷包围之中,刘峙是可以派兵前去支援的,而就在这时国民党内部的斗争又再一次曝光在世人眼中。在这场战役刚刚打响之前,黄百韬就说过:如果我被包围,别人是不一定会来救我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国民党永远不会获得民心。
随后黄百韬看到战场上的局势,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就这样他写下了“黄百韬精忠报国”之后开枪自尽。在黄百韬死之后,蒋介石的内心十分悲伤,并且追封黄百韬为陆军上将,把黄百韬安葬在南京太平门。当时黄百韬身为一个杂牌军,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待遇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