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反应最激烈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大洋洲岛国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坚决反对日本投降,更是扬言要将日本裕仁天皇送上战犯审判席。
一位名叫威廉维著的澳大利亚法官说道:“如果不审判天皇,那其他战犯都将无法被处死。”面对情绪激动的澳大利亚,美国十分尴尬,因为他们不想审判裕仁天皇,想借这个人来维持自己对日本的统治。可澳大利亚的情绪也不能不照顾,于是,麦克阿瑟大手一挥,就将军事法庭审判长的身份给了澳大利亚人韦伯,以此来让澳大利亚闭嘴。
无法审判天皇后,澳大利亚就将目光盯在了自己手里的战俘身上。在没有国际军事法庭的参与下,澳大利亚自行完成了对手中战俘的审判,还认定了949名乙级和丙级战争罪犯,还直接处死了153名日本军官。
不过,澳大利亚不单单是在战后对日本的清算中不留情面,就是在战争中,面对日本战俘,也是半点都不手软的。
1943年6月,美澳盟军开始对侵占新几内亚岛屿的日军展开了猛烈进攻,战斗途中,澳大利亚第21步兵营的一个排,俘虏了六七名日本战俘。但他们还来不及做什么的时候,就投入了下一场战斗,而负责接管这些战俘的另一个排,直接用刺刀杀死了这些战俘。
另外,对于参与二战的澳大利亚军人来说,他们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那就是不留俘虏。一次作战中,澳大利亚俘获了两千多名俘虏,但等押送回司令部的时候,这批战俘就只剩下一二百人了。据说,澳大利亚士兵在押送战俘的时候,听到了沿途的枪声,为了防止这些战俘跑路,会直接开枪射杀。
当然,澳大利亚也不是完全不留俘虏。二战期间,澳大利亚专门设置了一个考拉战俘营,用来关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的俘虏。其中,和澳大利亚有大过节的日本俘虏,是待遇最差的。1944年8月,澳大利亚当局准备把这批日本战俘转移到更偏远的地方。这个消息被日本战俘得知了,他们瞬间就慌了,在这个地方都过得生不如死,那被发配到更远的地方还有命活吗?于是,一些日本军官开始在战俘营里搞煽动,并于8月5日凌晨两点发动了越狱动乱。
这些搞动乱的日本兵,手持自制的匕首以及一些带钉子的木棍,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攻击守卫军,更是直接杀了四人。很快,澳大利亚一个营的军队赶来,制止了这场越狱动乱。不少闯不出去的日本人,纷纷钻回营房,开始进行自杀行动。而在他们行动的同时,澳大利亚的部队也开始冲着营房进行扫射。而那些冲出战俘营的359人,也基本被抓了回来,没抓回来的,大多都被澳大利亚农场主给当场杀了。事后,澳大利亚士兵还跑到了日本战俘的尸堆里进行翻找,对那些装死的日本战俘进行补枪。可见,在对待战俘的问题上,澳大利亚是真的没有留下任何转圜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士兵不仅仅会大肆屠杀日本俘虏,甚至还会糟蹋日本兵的尸首。阿克岛战役结束后,一些澳大利亚士兵,就会用手中的刀冲着日本士兵的尸首进行切割,甚至有人会拿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战利品。
而这些针对日本战俘的恶行,到了二战结束后,也没有终止。1945年9月,瑙鲁和班纳巴岛的两千多名日军,开始向澳军投降,希望获得重返日本的机会。但这些人没想到的是,沦为澳军战俘的他们,才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绝望。当时,澳军押着两千多名日本战俘,准备步行前往托罗基纳战俘营。在38摄氏度的室外步行,日本战俘没多久就变得眼冒金星,说不出来话。看着眼前这群被炎热折磨的日本战俘,澳军没有半点怜悯,更不用说赏他们水喝了。
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日本战俘只好自己寻找生机,他们每次看到有小溪时,都会想要靠近饮水。这个时候,澳军不是用脚把水搅浑,就是直接拔出枪来进行恐吓,吓得日本战俘是动都不敢动。在高温和极度缺水的折磨中,日本战俘开始不断倒下咽气。幸存的战俘抵达托罗基纳战俘营后,满心以为要解脱了,结果没多久就又开始了长途步行,要前往另一个战俘营。而这一次,战俘们面临的不单单有高温、缺水的问题,还面临霍乱的威胁。但面对这种流行病,澳军没有给半点药,硬生生让700多名战俘因霍乱死亡。
其实,澳大利亚之所以会如此残忍地对待日本战俘,都是为了泄愤。
二战发生时,澳大利亚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需要受到宗主国英国的影响。所以,当英国宣布对日作战后,澳大利亚也不出意外地卷入了二战的风波当中。日军南下进攻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军队就已经出现在了战场上。而1942年2月,随着新加坡一起陷落的,还有15000余名澳大利亚官兵。而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军残害和屠杀澳大利亚官兵的故事开始了。
这些被俘官兵,基本都被日军押送到了泰缅铁路的工地上。按照日本工程师的预计,想要在崎岖的山区地形上修建泰缅铁路,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但日本为了压缩工期,开始将大量的战俘投入铁路修建工作,以至于这个工程最终只用了18个月就结束了。在这种庞大的数字差异下,我们不难看出被俘的澳军会遇到怎样的折磨。
后来,一位名叫邓勒普的澳军中校,侥幸活了下来,并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在邓勒普看来,当时的铁路修筑工地,完全就是人间地狱。这里的看守残暴、食物匮乏、疾病肆虐,不管是多强壮的青年,被扔到这里,只要几天就会变得瘦骨嶙峋,形同骷髅。在邓勒普的回忆录中,他将自己所在的工人团体称作是衣不遮体的活僵尸,在日本看守残暴的对待中永不休止地劳动着。
最终,在修筑这条铁路时,有至少1.2万名盟军士兵惨死,其中澳大利亚人占比达69%。此后,除了在修筑铁路时丧命外,澳大利亚战俘还极有可能在战俘营中被虐待致死。在山打根战俘营中,有至少两千多名澳军和英军,他们长期被日军殴打、虐待、强制进行高强度的工作,死亡了五六百人。后来,盟军开始反攻,并马上就要打到山打根了。日军就强迫剩余的一千五百多名战俘,立刻步行250公里穿越丛林。在这种非人的待遇中,大多数战俘死于半路,仅有六人在中途逃脱,而其他熬到另一个战俘营的战俘,也没能等来活着走出去的那天。
相关数据现在,澳大利亚军队在二战中被日军俘虏的人数高达22000人,可到头来,活着回到自己祖国的,只有14000人。那些没能回来的战俘们,无一例外都在折磨中丢掉了性命。战后,澳大利亚在审判日本战犯的时候,还暴露了不少日本兵的残忍手段。他们将澳大利亚的飞行员放上了绞刑架,然后站在一旁欣赏这些战俘的死亡。甚至于,有些日本兵,会残忍地分食澳大利亚士兵。
你说说,做出这些恶事的日本兵,怎么可能不被澳大利亚记恨。后来,澳大利亚修筑了一所二战纪念馆,并在其中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日本馆区。有意思的是,如果有人想要进入这个馆,就会在门口发现一面日本军国主义旗帜的投影。澳大利亚用实际行动告诉众人,参观这个馆,要带着践踏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进入。
其实,二战后,以各种残暴手段对待日本战俘的,不止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美国、苏联等国,对待日本战俘也半点不手软。唯一以宽厚仁慈想法对待日本战俘的,就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