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是个典型的

“命好,运不好”

的皇帝。

他命好在他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咸丰又死的早,他还有个能干的亲娘,所以同治6岁的时候就登上皇位了。

同治是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子承父业、继承大统

的皇帝。

不过可惜的是,他时运却不怎么样。

同治的呢上皇位的时候话都还说不利索,直到后来成年,

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阴影下

,并且19岁就驾崩了。

关于同治的早逝,慈禧的确功不可没,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他的早逝也不光是因为慈禧的把控。

他的生活习惯使然,注定了他不会高寿。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治是咸丰的长子,也是独子,原本咸丰帝也有其他的儿子降生,但是都早夭了,只剩下了同治。

咸丰十一年,这一年同治6岁了

,已经开始到了上学的年纪,宫中的编修开始负责给这位唯一的未来皇储授课。

不过这时候的咸丰帝身体已经不行了,他以最快的速度将同治立为了皇太子,而后叫来大臣开始挨个儿托孤。

几个月后,咸丰去世,

在懿贵妃的辅佐下,小皇帝顺利登基。

不过,咸丰帝刚一出世,尸骨未寒之际,懿贵妃就展露出了她的野心,当时的朝廷其实是分成了三股势力。

第一股就是

支持皇太子的老臣

,也就是“八大臣”,他们受先帝托孤,务必要辅佐好幼帝。

第二股是

支持以前咸丰帝的正宫皇后

,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的势力。

第三股就是

慈禧

了,也就是当时的懿贵妃,虽说咸丰在位时,慈禧与慈安斗得两不相让,但是咸丰一死,局势就立马不一样了。

新帝登基,慈安与慈禧都想垂帘听政,但是同时慈安太后是原先的正宫皇后,是同治帝的“嫡母”,她要垂帘听政是名正言顺的。

慈禧既不想让慈安垂帘听政,同时也不想让幼帝掌握皇权

,虽说他是自己亲生儿子,但是因为太过年幼,实际上的权利就掌控在了“八大臣”的手中。

这时候慈禧暗中拉拢恭亲王,同时联合慈安太后暗中发动政变,她的目的是自己垂帘听政,恭亲王监国。

在这之后的历史想必不用多说,慈禧联合恭亲王一举杀死八大臣,斗赢慈安太后,成了最后的赢家。

小皇帝同治帝稳坐皇位,从此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

纵观整个清朝历史,厉害的女人没少出,比如在皇太极时期的孝庄太后也是因为辅佐幼帝登基,最终垂帘听政。

不过慈禧与孝庄不同的地方在于,

她更加有野心、有计划

她把控朝政最开始就不是为了让儿子坐稳皇位,

从一开始她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掌权

。小皇帝的皇位是坐稳了,但是同时,随着同治开始懂事,母子之间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很多人都以为从慈禧掌权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大清都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

但是实际上在慈禧统治期间,

曾经还出现过短暂的兴盛期

,这个时段就是曾国藩组建湘军、李鸿章组建豫军,乃至后来出现北洋水师的时段。

虽说称不上盛世,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还是有的,毕竟朝中出现了曾国藩这一能人,其门生也个个成就不菲。

所以相比来说,其实同治帝还算是幸福的,

毕竟没有身处乱世,不用做亡国之君

,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他安安稳稳地坐在皇位上,享受母亲给他带来的盛世,说不定生活轻松安乐。

但是遗憾的是,偏偏同治帝不是个不思进取的人,随着同治的逐渐长大,

他渐渐意识到皇权被母亲掌控是什么概念。

于是原本应该你慈我孝的母子关系,

开始转变成了政敌

,同治的人生也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皇帝年幼,恐怕权利落到外人手中,太后代为垂帘听政原本再正常不过,但是慈禧由于贪恋权力,

迟迟不愿将政务交还到同治的手上。

她为了把控权利,一再用各种理由推脱,直到同治帝17岁的时候,慈禧才百般不情愿地决定给同治婚配。

一旦婚配,也就意味着皇帝要亲政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母子间的暗流涌动逐渐演变成了明面上的针对。

慈禧与慈安太后分别给同治选了一位皇后,慈安太后看中的是阿鲁特氏。

这个阿鲁特氏长相秀美,并且还出身于蒙古正蓝旗,祖父是咸丰时期的大学士,父亲还是大清唯一一位旗人状元,并且还跟慈安太后沾亲带故。

慈禧太后看中的则是富察氏

,富察家族曾经是盛极一时的大家族,乾隆时期的富察皇后与大学士傅恒曾经在朝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到了同治年间,虽说富察家族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毕竟是曾经的大族,所以影响力还在。

慈禧相中的富察氏是富察家族的旁支,她的父亲是家中的次子,并且自己还是个庶女,虽说比起阿鲁特氏出身差了很多,但是胜在长相美丽,还跟慈禧亲厚。

富察氏在参加选秀的时候被慈禧一眼看中

,于是在挑选皇后的过程中,慈禧一再要求让富察氏坐上中宫之位。

不过同治却不喜欢富察氏,再加上他原本就想脱离慈禧太后的掌控,

最终还是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而富察氏则被封为了慧妃。

在这之后,母子俩的矛盾更加明显,

同治帝开始联合自己的叔叔反抗慈禧

,并且还趁机斩杀了慈禧身边得宠的太监安德海。

虽说同治成婚以后,表面上慈禧已经还政了,但是实际上实权还是捏在慈禧的手中,

同治数次反抗无果,最终内心的防线开始逐渐崩溃。

于是抢权不成的同治开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自甘堕落。

后代的史书中对于同治的评价比较负面,比如年少纵欲、荒淫无度等,甚至在野史传闻中,同治是死于梅毒。

那么同治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的呢?

虽说同治最后成功将阿鲁特氏封为了皇后,但是有慈禧在,他竟然无法宠幸自己心爱的女人。

慈禧用手中的权利大肆插手皇帝与皇后的夫妻生活。

慈禧光有权利还不够,还要插手儿子的私生活,这着实过分了,于是同治的心底防线崩塌以后,开始了彻底放纵。

恭亲王有个长子叫做载澄,载澄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由于他跟同治帝年纪相仿,所以在同治决定找乐子的时候,载澄就登场了。

载澄常年流连于花街柳巷,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于是他开始带着同治见识宫外灯红酒绿的生活,同治帝从小在宫中长大,并且还常年过着压抑的生活,乍一见到花花世界,如何能抵挡呢?

在载澄的带领下,同治每日穿梭在花街柳巷

,并且开始光顾那些最底层的青楼,由于同治出手阔绰,所以没多久他就出名了。

人人都知道来了一位阔绰的公子哥,所以很多青楼女子开始前赴后继地扑到同治身上去。

同治跟着载澄过了一段时间醉生梦死的生活,后来慈禧知道了这件事,联合大臣劝谏过同治,不过他依旧为所欲为。

与此同时,同治一直没有放弃跟慈禧争夺权力。

我们都知道,在八国联军攻进圆明园之前,还曾发生过一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事,也就是说,此时的圆明园已经是断壁残垣了。

这时候同治帝曾经尝试过修复圆明园,

因为的确已经修复了一部分,所以后人常常喜欢将“修复圆明园”一事当做是同治的功绩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同治帝修圆明园不是为了什么功绩,而是想将其修复好后,赶紧把慈禧送进去养老,自己从而能掌握权力。

不过,最后他与慈禧的权力之争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同治亲政刚刚一年的时间,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原因是他得了梅毒,这是当初他逛青楼时感染的病。

当然了,在历史记载中,自然不能将这种天大的丑闻记录在史料上,在很多正史中,

都曾明确记载过同治得天花一事。

那时候很多御医几经结合了西医的疗法,天花已经不是什么绝症,还不至于使年纪轻轻的同治帝那么快的时间丧命。

后代学者经过分析以后,

认为同治帝死于性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结合同治的生活习惯与荒淫无度的性格来看,他死于性病并不奇怪。

日日流连花街柳巷,并且因为他是皇帝,不敢去太高档的青楼,那里有很多王公大臣聚集,很容易暴露身份。

所以同治只敢去最低端的青楼

,这里更加鱼龙混杂,得病的几率肯定也就更高。这样的行事,能高寿才奇怪。

同治死后,权力又重新回到了慈禧的手中,母子二人间的权力争夺,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