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自古以来,中国人大多仁慈而博爱。不过国人虽然仁爱,但农夫与蛇的故事却也在警醒着我们。因此人民可以向任何人伸出援助之手,却不会对“鬼子”有任何帮助。然而抗战即将胜利之时,我国河南省却出了件令人“发指”的事。因为在当时,一河南老农竟悄悄收养了个日本兵,这一养便是47年!

故事发生在1945年。当时,老农孙邦俊正要前往县上办事,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早已饿到奄奄一息的日本兵。孙邦俊虽心里有些害怕,但善良的他还是壮起胆子,悄悄把他接回了家中。在简单的治理和调养下,日本兵很快就恢复了一些精神,同时伤势也有好转。不过,日本人给百姓带来的印象一向是残暴的,因此孙邦俊一家也不大敢接触他。不过这个日本兵醒来后却极为规矩,虽然言语不通,但为了向老农表示谢意,他通过手势比划,表达了感谢,并帮助孙家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事。而在长时间接触下,日本兵学到了不少汉语,双方也终于能大致交流。这时,他却哭着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他叫石田东四郎,是日本大学生。但是在战争年间,由于兵力不足,他曾被日方强制征召,并派到了中国战场上执行任务。不过,他害怕血腥,同时也不愿伤害中国人的举动,令日军认为他侮辱了军魂,便在撤离时将他和其他伤员一并抛弃。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孙邦俊认可了他的话。但村民们却完全不买账,当他们得知有日本人藏在孙家时,顿时对他辱骂不断,冲动者还想进屋打他,全靠孙邦俊和儿子拼力阻止方才化解。不过,他们虽然保住了石田东四郎,却毁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为了给他治病,家中债台高筑。为了护他周全,孙家被辱骂数十年,其儿子保杰一向成绩优秀,却因他而无缘学校。不过即便这样,孙邦俊死时,还在嘱咐儿子要好好保护他。

后来,石田东四郎成功回国,也将此事宣传了出去。他为孙家募捐到了非常多的善款,并帮助孙家子弟得以前往日本留学。同时,此事还引起了我国和日方的高度重视。石田所在的秋田县,此后在老农的家乡斥资600万日元,建起了“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及“中日友好小学”。其县长亦曾亲自为当年侵华之事而道歉。

电影《生者的墓碑》正是根据此事而翻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