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从蜀国后主刘禅,再到每一个官员和老百姓,都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其中,李严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后,更是伤心欲绝,哭得非常伤心,激愤致病最终去世,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前,有两个赋予重托的大臣,一位是专注于政治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专注于军事的李严。
按常理来说,诸葛亮死后,他的权力就会更大,李严应该高兴才是,那他为什么会激愤而死呢?
如果对李严的一生有足够的了解,就不难发现,李严的眼泪不是为诸葛亮,而是为他自己。
刘备死后,李严一直镇守永安。
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要发兵伐魏,就把李严调到汉中。
李严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职位,拒绝了诸葛亮的调职,提出从益州划出八郡,而他做八州刺史。
诸葛亮当然拒绝了他的公然要权的要求,然后李严被调迁到江州。
诸葛亮开府治事,而李严却不能。
虽然在后期的一段时间里,李严不断被提拔,取得骠骑将军,最后做到了中都护,统一丞相府的事务,成为诸葛亮的直属部下。
但是,李严的地位实际上并没有提高,反而一直在下降。
他与诸葛亮从几乎平起平坐,变成了诸葛亮的直属部下。虽然李严的政治见解与诸葛亮有所不同。
然而,诸葛亮是为了蜀汉的未来,也不想让李严与自己为敌,阻碍他忠于汉室的原则。所以诸葛亮有时候会让着他。
李严一直想劝诸葛亮九锡称王,那样诸葛亮被提拔了。然后他的官职也会跟着提升。
但他的提议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也受到了诸葛亮的斥责,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渐行渐远。
后来,李严因犯下严重错误而受到诸葛亮的处罚,最终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诸葛亮死后的那一年,李严已经被流放到梓潼三年了,内心极其痛苦。
李严在梓潼的三年,一直想回到朝廷,唯一的希望就是诸葛亮重新启用他。因此,李严一直在等待诸葛亮的消息。
他最终等到的却是诸葛亮去世的消息。那么,他怎么能不悲痛呢?
而且,李严深明一个现实,那就是如果诸葛亮不启用自己,那么蜀汉朝廷就没有人敢,也没有人会启用自己。
李严虽然在与诸葛亮的斗争中失败了,但他一直对诸葛亮抱有希望,希望诸葛亮再次提拔他。
诸葛亮病逝,李严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再看朝廷,诸葛亮死后,谁敢再启用李严这个有前科的人?
李严很清楚,诸葛亮一死,他的政治生命就彻底终结了,没有出路,这让一向对权力极其看重的人变得绝望。于是,他病倒了,气极而死。
可见,李严对诸葛亮之死的悲痛,并不是出于对诸葛亮的敬重,而是对自己不能再被朝廷重用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