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先交代一下时代背景,沙普之乱开始的时候,大明已经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北京的崇祯朝已经被消灭了一年有余,而南京的弘光皇帝也已经被清军拿下,福建的隆武政权和浙江的鲁王政权正在同清军负隅顽抗。可以说大明朝此时自顾不暇,手掌已经伸不到西南了。
沐天波
作为大明开国黔国公的子孙,沐家大老爷的表现其实是很让人失望的。可以说整个事件下来,沐天波给我的印象只能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故事的开始源于大西军对四川的攻占,使得整个西南为之震动。而作为云南的头号人物,沐天波自然不希望屠夫张献忠到他家里作客,于是便协同
巡抚吴兆元商量把云南的兵力集合起来,在滇北一带布防。
偏巧不巧,沐天波指派的整个统军大将李大贽是个残暴不仁的家伙,没事就搜刮驻防地的民众,这就让当地土司吾必奎苦不堪言,所谓造反有理也不算过分。不过吾必奎本身实力并不强劲,之所以敢为天下先也是受到了另一位土司大佬沙定洲的鼓舞,两人说好一起造反,却没想到沙定洲是拿自己当枪使,目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动兵的理由。
但不巧的是,等沙定洲人来的时候,吾必奎已经被灭了。沙定洲是个聪明人,自知道如果不能利益最大化就绝不动手,于是他索性赖在昆明不走了,难得进趟省城,我要等沐天波的破绽。
只能说沐天波太天真了,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子,老沙他爹
沙源是个忠勇之士,他儿子应该不会差。于是乎这个铁憨憨直接天天宴请沙定洲夫妇,这下子就把沐家积累了(其实可以说是 搜刮了)二百多年的财富全都展露于敌眼。
眼瞅着沐天波财源滚滚,沙定洲自然是红了眼,于是假借辞行为名,趁机带兵攻入沐府,
同时分派部众占领省城各门。接着沐天波就上演了一出让人无语的画面:手足无措的沐家大老爷向谋士于锡朋寻求建议,然后于大聪明说敌军声势浩大,老爷咱们跑吧(其实就是胆小)。这时另一个谋士周鼎就站出来说:“公一走大势已去矣,何不令府兵拒贼?”于锡朋一听这话慌了,留下万一死了呢,索性跟沐天波说这人是奸细,宰了吧。
其实以沐家的实力来说,就算不能绝对取胜把沙定洲赶出昆明,但守住沐家大院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这个沐家后嗣一点先祖的骨血也没有,根本没想过反抗,直接杀了周鼎,然后带着印信啥的就跑路了,甚至抛下了自己的亲妈亲兄弟和媳妇(这帮人没跑了就死了)。跑到西门后,西门守将陈大经又出来阻拦,说国公你这一走人心可就散了,那我们可就没希望了,咱为啥不先发兵抵抗呢,真打不过再跑也不迟啊!然后声泪俱下,周围人无不动容,可就是感动不了这个不肖子孙,老沐头一看哎呀呵小子你敢拦我,还罗里吧嗦这么多废话,直接就把人陈大经给砍了没然后继续跑路,往西一直逃到了楚雄。
这里我来复个盘,咱也不是上帝视角就说沐天波怂蛋一个,首先得清楚昆明是沐家的核心区域,那人心起码都是偏向沐家的,其次沐天波也并非手底下没人,当时昆明仍有忠于沐家的王显臣、禄永命等几个土司的土兵和李大贽手下的官军,人数加起来是多余沙定洲的。而且老沙虽然势头猛,却也只控制了昆明东门和南门,如果把人都调集起来打巷战,沐天波不能说稳赢也差不多。
结果沐天波一跑,城中军心涣散,就跟当年南京保卫战一样,国军将士一看长官们跑路了,也跟着纷纷逃散,最后导致了大溃逃。最后昆明城中仅有禄永命一家在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山倒。就此昆明算是易了手了。
(还是补一句吧,虽然沙普之乱中沐天波表现垃圾,但是在后面南明生死存亡之际,他还是拿出了世勋大贵应有的风骨,最后也算是为国尽忠,客死异乡。)
于锡朋和杨畏之
要说于锡朋这个鸟人,其实是沐天波他妈陈氏提拔起来的,从史书中的点滴来看,这家伙想必是有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巴,能给沐家上下都灌了迷魂汤,基本是个缩小版的杨国忠。
可以说,沙普之乱的发生,跟于锡朋是脱不了关系的。是他一手胡搞(也是沐天波和陈氏没注意),弄得云南人心不和,一众土司对沐家生了嫌隙。也是他鼓动李大贽在金沙江一带大肆劫掠,逼反了吾必奎。还是他在明军尚有抵抗之力时,带头说要逃跑,并间接杀害了周鼎和陈大经等忠臣。
逃到楚雄后,这孙子还想作妖,好在楚雄是杨畏之说的算,也就压住了这家伙。
后来孙可望入滇, 就上承天意,下应民心,把这孙子给五马分尸了。
再说杨畏之,在平叛吾必奎时,他奉命镇守楚雄,也正是这一步棋,稳住了整个滇西局势。沐天波西逃后,杨畏之出于战略考虑,建议沐天波奔赴永昌,自己筑城坚守,毕竟现在沙定洲的主要精力在追捕沐天波,可以说沐天波跑到哪,叛军就追到哪,这就给了杨畏之坚壁清野的机会。
可以说这一步棋风险是很大的,首先沐天波要跑得足够快,确保不被抓住;然后是叛军确实会一直追着沐天波跑;最后是叛军进攻大理会花费足够长的时间。好在天随人愿,杨畏之赌赢了,叛军将领李日芳在追捕沐天波无果后,便攻陷了大理城,还屠城泄愤,这一拖延,杨畏之的时间就长了。
等叛军回攻楚雄的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已然是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久攻不下的叛军引兵东去,可是豺狼刚去,虎豹又来,借着平叛口号的大西军杀入云南,对于与自己不对付的明军旧部自然是不会客气,
杨畏知出兵抵挡孙可望,被捉,就以大义劝说孙可望。孙可望便称自己是为了给黔国公报仇,两次以这样的名义相留,还写信给沐天波。
只可惜,当孙可望平定贵州后,便杀死了不归顺自己的杨畏之。
孙可望
说到底,孙可望才是本次叛乱的最大赢家,原本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在清军的逼迫下已经岌岌可危。但偏巧不巧,云南土司龙在田先前是张献忠义父,而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又是张献忠的义子,四舍五入这几个硬茬子就是龙在田的孙子啊。既然是自家人,那就好说话了,于是龙在田写信给孙可望,说好孙子,干爷爷我现在被叛军打得不成样子,你们快来救我啊。
缺地盘的孙可望自然是大喜所望,表示爷爷有难孙在还能不救?可是我们是明廷钦点的叛军,用什么幌子呢?
龙在田表示这个简单,就说你们是沐家媳妇焦夫人的弟弟,反正现在兵荒马乱的,也没人验得了真假,等地盘打下来,谁还管你是谁。
孙可望一听有理,直接带着三个兄弟从贵州杀向了云南。
这段时间的孙可望,可以说是双商爆表,表现力远超二弟李定国。他事先
派出间谍前往云南, 利用汉族官绅、部分土司对沙定洲的不满情绪和黔国公在云南长期享有的威望,散布假情报说行将入滇的大西军是沐天波妻子焦氏家族的武装,来云南为沐氏复仇。这一策略果然收到明显效果,“云贵人民深信,一路俱如此传 播,故贼兵所至,悉开门降。长驱而来,全无梗阻”。
而在战术上,孙可望也表现出了不凡的智商。当然,这根大西军本身的战斗力也有关(这跟清军硬碰硬练出来的军队就是硬茬子,打沙定洲这些叛军就如同切瓜砍菜)。大西军一路南下,连续攻克数城。终于到了昆明城下,但看昆明城防守甚严,便使出了一招围魏救赵,扬言要攻克沙定洲老巢
阿迷州。
由于先前孙可望已经打出了瞒天过海这张牌,就使得沙定洲真的以为大西军是焦氏的人,而同为土人,焦家对阿迷州的地形是很熟悉的,惶恐之中,沙定洲决定保家要紧,便放弃昆明逃向临安府。而前脚沙定洲刚走,孙可望后脚就攻下了昆明。
眼看战略目的达到,孙可望却没打算就此收手。他派出自己的战神二弟李定国追杀沙定洲直到临安府。而我们的李将军也不负众望,在临安府,李定国碰到了沙定洲大将李阿楚,定国一看这个阿楚是个硬茬子,自己索性也不蛮干了,直接架上百于门重型火炮,用科技把李阿楚送上了天国(其实这仗打的不容易,李定国又是挖地道又是围城硬攻都没有攻下,最后在火炮的掩护下派人在城地下挖坑埋炸药把城墙炸塌了才攻进去)。
攻下临安府,阿迷州已经近在咫尺。为了彻底铲除沙定洲的残余势力,李定国向有九山最险的沙定洲老巢洱革龙溪乌洞进击。在这期间有个小小插曲,也就是在李定国出兵临安府的同时,孙可望对云南的明军残余势力也亮出了獠牙,他使
刘文秀统兵由昆明北上,经富民收取武定州、和曲、禄劝等地
,然后向西推进,占领
鹤庆
、
丽
江、
剑川
,平定了滇西北地区。自己则亲自攻打杨畏之所在的楚雄、大理等滇西地区。在禄丰县城东面的狮子口,杨畏之被孙可望大败,本人也被生擒,既是看在杨畏之一表人才,也因为他在滇西的威望,孙可望并没有杀他,而是着手同他谈判,经过几番协商,最后双方达成一致:一,孙可望不用大西年号;二,不妄杀人;三,不焚庐舍、淫妇女。这其实就为后面联明抗清铺平了道路。
随后,孙可望派遣
刘文秀带领兵马进抵永昌府(今云南保山县),以“共扶 明后,恢复江山”为条件同沐天波谈判,出于自身经历的考量,沐天波同意了孙可望的提议,于是两军合二为一,大西军也开始转变为南明的中坚力量。
沙定洲
最后,我们回到本次事件的始作俑者老沙头身上。至于沙定洲为什么会造反,我以为是自身实力的迅速增长激起了他的野心。得益于先前的奢安之乱,沙定洲的实力得以大涨。同时他也看到了明军在西南的脆弱性。
之后,他与普名声的遗孀万氏喜结连理,将两波土司的势力合二为一,成了云南实力仅次于沐家的军事力量。
作为一个叛军领袖,沙定洲是比对手沐天波要强得多的。在造反之前,他就充分利用土司、三司和沐家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不断拉取军事同盟。
在夺下昆明后,他为了表示自己“造反有理”,便向隆武皇帝跑出了橄榄枝,恶人先告状说沐天波造反,自己这是“替天行道”。还希望明廷将沐家地位交给他,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性。而当时的隆武皇帝因为清军步步紧逼,又与云南相隔甚远,所以也就稀里糊涂的同意了沙定洲的说法。
可以说在大西军入滇之前,沙定洲一路顺风顺水,大有吞并云南之势。只可惜龙在田叫来了更聪明和能打的孙可望。
在被大西军一顿胖揍后,沙定洲一夜回到解放前,退回了自己的老家阿迷州和蒙自。却不想孙可望就是奔着要了他的老命来的。
1648年7月,李定国大军直奔沙定洲老巢洱革龙溪乌洞。沙定洲还想凭借其险要的地势和处于溪乌洞外围大庄的沙部悍将黑老虎的勇猛进行顽抗,刘文秀几次进攻大庄都未能攻下。李定国、刘文秀合兵发动猛烈的进攻,阵斩所谓“每战口御大刀,所向无前”的黑老虎。
此时,沙定洲“据老砦,与其妻万氏分险自守,其下汤嘉宾、陈长命各据一山立营,相去数十里,为犄角势。”一天,沙定等(沙定洲弟弟)集于汤嘉宾营中,李定国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率兵,出其不意地将其包围。洱革龙虽然地势险要,但水源极为缺乏,所需的水都要到山下的各处“龙泉”取,李定国“绝其水源”,命令将士砍树将所有“龙泉”铺盖、填平,并派重兵把守,李定国还使用在临安作战时的方法“暗令兵士挖窑,轰其老砦一角。”
叛军惊恐地退缩到九龙。李定国又发兵围九龙,叛军“水绝计穷,出降者绪。”于是攻破九龙,沙定洲大势已去,与妻子万氏和众部将被生擒押往昆明,十月,沙定洲、万氏等在昆明被剥皮处死。沙定洲的叛乱平定。
后记
必须要说,如果没有孙可望插着一杠子,或许云南还真就变了天了。和云南本土的这些玩家比起来,沙定洲确实技高一筹,尤其是敌方老大沐天波太费了。奈何天公不作美,孙可望一出,沙定洲也就完蛋了。
要说沙定洲对云南的影响,只能说是死伤无数,仅是昆明一地就死者近30万,更别说在大理和禄丰等地的屠杀。基本上搞了个天怒人怨,使得滇人“翘首以盼孙可望”,也是说孙可望确实算个人物。他在云南事务的处理上并非只是喊喊口号,而是真的做到治理有方。仅是一两年的时间,就能让云南再次物产丰饶、百姓安居乐业。如不是最后叛明降清,想来会是有超越李定国的评价。(虽然他俩本质上都不是什么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