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能有几年,而疫情就占了三年。今天小橘猫就来说一说历史上因为疫情而战败的两大战役。

第一个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在中国妇孺皆知,然而瘟疫在这场战争当中的作用却很少有人知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当中明确地记载了曹军的真正败因:公至赤壁,备战不利,于时大疫,使者来迎君还。也就是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不假,但并没有因此导致一败涂地,真正迫使曹军败走的原因是大疫,至于华容道捉曹之类的情节,纯属小说家的文学创作了。

第二个战役就是发生在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并且明朝亡于天灾的说法是现代明史研究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尽管小冰河期的干冷气候和频发的旱灾助推了明朝的衰亡过程,但是鼠疫却在明朝的最后时刻,砍出了最关键的一刀。明末鼠疫发生在1633年的三期,并于1641年蔓延到北京周边的地区。1643年底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传播力和杀伤力更强的肺鼠疫逐渐的取代了现鼠疫,1644年春在北京达到了流行的高峰,累计已经造成北京20~30%的人死亡,出现了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人间地狱的景象,

就在这个时候。李闯王大军撞上了大疫,轻而易举的攻陷了这座原本城防坚固,城防森严的帝都,然而当志得意满的李自成坐在皇帝的宝座上,瘟疫的幽灵已经渗入了他的大军之中,结果一贯作战顽强骁勇的大顺农民军在鼠疫的侵袭下,竟然短时间内战斗力大减,惨败于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军,使得北京曾在短短一个多月便换了两次主人,李自成及其军队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突然腐化了?一直是历史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直到近10多年来鼠疫幕后推手才被人推到了历史的研究的前台。

传统史学界在探寻上述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推动因素的时候,总是可以总结出胜利的一方有多么的英明睿智,未普先知,失败的一方,是怎么样的昏庸无道。无可救药,然而假如没有瘟疫的神助攻,也许就不会有胜利方的临门一脚,那么上述的结论可能会颠倒过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