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相关资料图)

毕业三年的在职工程师王朝从2022年5月份开始玩数字藏品,截至目前总共赚了25万元。他靠的就是著名的巴菲特策略。

王朝反复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强调,在数字藏品圈内,真正能赚到钱的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是亏损或者赚不到钱,“这就是一个资金盘的游戏”。

某平台空投的数字藏品图片。

多位受访对象告诉记者,数字藏品的正规平台可以赋能文物艺术品进行文化传播或者品牌营销。但许多平台的二级交易板块充斥着价格炒作、虚假诱导等乱象,建议不要以赚钱的心态投入其中。

数字藏品市场复苏

NFT指非同质化代币,代表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中信证券研报显示,NFT行业在2021年经历爆发性增长后,市场在2022年下半年迅速降温,2023年1月,随着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的边际改善,NFT行业有所回暖,但仍处于历史低位。“2022年下半年后,尽管市场交易热度逐渐退去,但生态内的交易平台、独立交易者等方面仍出现了新的行业参与者。”

NFT在国内主要对应数字藏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22年上半年数字藏品很热,下半年则因为乱象频出和监管等因素逐渐冷寂,这几个月数字藏品圈再次热闹起来。数字藏品生态平台iBox链盒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最受欢迎的Top3藏品类型,包括艺术收藏类、潮玩/国潮类、游戏动漫类,非遗数藏位列第四位。

记者注意到,许多之前公众号“停更”的平台也再次“复活”。此外,青艺空间4月16日开启注册认证和预约邀请活动,Vision艺术4月17日发行《第一幅画》数字藏品。鲸藏艺术也于同日开启平台预热活动。

目前,多个数字藏品QQ群在线人数达数百人甚至1000人以上,群内消息互动频繁,群友们积极转发或热烈讨论某个数藏平台最新活动:转发推文抽奖、新用户注册福利、老用户邀请新用户激励等。很多老玩家喊新人在其邀请码下注册新平台。

平台另一种高级运营玩法是“合成”:玩家凑够特定几种数藏图并达到规定数量,就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合成”。这吸引诸多玩家参与。此外,还有多种玩法比如抽签、积分商城、拉新排行榜、盲盒等。多种活动联合运营下,数藏圈再次变得热烈起来。

炒作乱象下频现“韭菜”

然而,市场热潮之下,暗流涌动。

郭武去年在数字藏品上面总共亏损了5万元。“我是高价接盘,一接盘,过几天价钱就跌。”郭武对记者建议称,如果之前没有玩过,千万尽量别参与进来。“到处是炒作。”他多次提醒,“这里的水很深。”

也有赚到钱的玩家,比如王朝,他从去年5月份开始玩数字藏品,截至目前总共赚了25万元,他的买卖策略是,在市场情绪普遍差的时候买入,而在市场情绪稍微变好的时候立刻卖出。他也会给自己设置止盈点,价格到达时就果断抛售。王朝告诉记者,现在的数字藏品市场很不成熟,大起大落,整体玩家的素质水平和心态也很幼稚,“可能我赚的很大部分钱都是由于他们的情绪化。”

他反复强调称,在数藏圈内,真正能赚到钱的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是亏损或者赚不到钱。“平台出的活动基本全由策划决定,哪几张图翻倍以及翻几倍也全凭策划的想法,整个市场没有自由博弈,而且我个人感觉,策划出的活动会更加侧重于大户持仓多的图,这样就容易把散户给套牢。”此外还有不少黑幕,王朝举例称,“一些平台会和大户‘沟通’,提前告诉活动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数藏平台都提示称,所发售数字藏品仅具备收藏欣赏价值,“请谨慎购买,严防炒作。”

记者以数藏平台创业者身份咨询一位引流推广人士赵广,他对记者称,“比如最开始10元发售数藏图片,然后平台方自己的账号出价15元去群里收购,用户看到图片涨价就也会跟着买或囤货,这时你再以14元的价格把收回来的图片卖出去,只贴补1块钱,但是这样慢慢就把价格炒起来了。然后你趁热打铁第二幅图就可以出了。”

还有短期割韭菜的模式。赵广称,“就是只投资一个平台炒作,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第三幅图,三幅图出了立马跑路。然后换个平台继续做。”“这种杀猪盘涉及诈骗,建议不要做这种”。

记者联系到一个数藏平台开发团队的商务工作人员张琳,她也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秘诀”,她表示,数藏产品的IP尽量对接名人字画,买好看或新颖的图片也行,但最主要的还是平台推广,“只要平台推广起来,图片再烂都能卖得出去。”

这里面有多种技巧,张琳举例称,平台可以做产品预留,比如平台上显示发售1万份,但实际上可能只发售5000份。另外还有5000份不在前台展示或显示已售罄,但实际上在平台自己手里,“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控价格。”

此外,张琳还建议称,吸引用户也要注重宣传背书,“比如系统应用了什么高端区块链技术,背景后台是谁支持的,或者说背靠名企。”她还强调了开发带二级交易功能的必要性,“没法交易流转你的平台基本上就没人玩。”

对此,专注区块链数字资产实务的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红林告诉记者,创业者很容易被这类技术开发商和推广引流团队“割韭菜”。不过这种操作也有风险,“平台出事他们也跑不了。”

对于交易买卖,曾代理“NFT侵权第一案”的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律师张延来认为,数字藏品二级交易模式本身并不违法,“不过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批量发行同质化的NFT或者进行炒作等行为,可能会触及金融监管或者刑法等相关规定。”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也表示,数字藏品投机乱象导致数字产品的发展变得暧昧不清,他尤其担心会出现过度金融化的问题。

数字藏品真实价值几何?

那些不炒作的平台如何运作?

“很多头部平台已经放弃了单纯炒作和买卖图片,讨论更加面向B端,比如通过数字藏品帮B端去做数字化营销,在产品流转和交易环节则跟主流机构合作。”

刘红林称,一个行业早期有乱象是很正常的,但靠乱象和炒作是不持久的。“从法律风险防范角度上来讲,刑事风险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从商业角度讲,转为To B去做数字化营销或者商业服务,可能是个路子。”

数字藏品的价值大小也反复被业内讨论。受访者们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刘红林强调称,数字藏品在国内不限于和图片的结合,还有很多涉及其他版权品应用场景比如音乐、游戏道具等。但是他也指出NFT强调资产的唯一确权性,也能基于区块链进行转移。而国内数字藏品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两个功能。“国内数字藏品的价值更偏向于营销端的价值。”

张延来认为,“具体到某一个数字藏品的价值上,需要进行个案判断,本质上好的数字藏品要在精神或者物质层面找到价值支撑,比如有审美价值、社交价值、游戏价值或跟实物绑定等,数字藏品的投资跟股市的投资一样是有风险的。”

在魏鹏举看来,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和从目前的运营实践来看,数字藏品价值就是它本身附带的文化价值和纪念价值。作为消费品其本质上也就不具有炒作价值。还有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总结称,数字藏品价值评估取决于多个方面,包括内容性、商业性、知名度、艺术性、稀缺性、市场接受度、社会话题性以及版权等。

刘红林建议消费者,对于一些新兴数字产品平台尽量慎重,如果真的想体验,就选择一些互联网大厂或者具有国资背景的平台,同时他强调称,“适当性买入收藏或者说体验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想靠着它来赚钱。”

对于平台创业者来说,刘红林直言称,数字藏品现在并不是很好的赚钱项目,新入场的创业者要考虑市场盈利前景。对于那些已经做出数字藏品的团队来说,如果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应该及时止损。如果面对用户大量维权,也不能当鸵鸟,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此外就是要慎重地选择商业合作伙伴。

“算力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基础,但这两项价值叠加并不高,炒高数字藏品的还是价格泡沫,NFT数字藏品起起伏伏已经不止一轮,价格浮动非常大”,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许多投资人对NFT数字藏品的本质非常清楚,就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投资游戏,在局中的人自己也很清楚,一场赌局而已,“数字藏品玩家应该清晰认识到其本质。未来等到市场投资人认知趋于成熟,我认为NFT数字藏品会回归到算力开销成本和艺术商业价值叠加估值的轨道上来。”

(文中郭武、赵广、王朝、张琳均为化名)

编辑 徐超

校对 卢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