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截图。

3月3日,“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宏观货币政策、汇率破“7”、存款余额高企以及房地产市场等热点话题,央行高层一一进行了回应。

“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易纲表示,在利率政策上,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考虑问题,要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适当降低融资成本。在结构上,央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资料图)

化解风险

中国金融业总体风险可控

央行行长易纲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整体上金融风险是收敛的。在处置过程中,央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既保持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切实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防范了道德风险,严肃了市场纪律,使得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各方利益和相关方面都能够看到规则,形成正确的预期。

“总的看,中国的金融业运行是稳健的,整个金融风险是收敛的,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易纲指出,我国的银行业资产占金融业的90%以上,总体是稳健的。我们的外汇储备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

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道,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处置,对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压实各方风险处置的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高质量发展

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等领域保持有力支持

针对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易纲指出,在总量上保持合理的信贷增长,对稳就业、保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保住小微企业的市场主体,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货币信贷环境。央行政策的重点是强调保持物价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的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大体上和名义GDP增长率匹配,这样就能够保持合适的货币供给,使中国的物价稳定。

“下一步,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同时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支持力度。”易纲表示。

货币政策

是否降息降准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针对今年继续降息的空间是不是会进一步受到挤压的问题,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刘国强表示,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央行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同时,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易纲亦表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比较合适。同时,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不高,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此外,针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刘国强表示,央行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比如普惠金融领域,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当然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另外还有一些工具,也可以考虑和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衔接。

通胀

预计今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

针对通胀压力是否会上升,刘国强表示,去年的CPI涨幅是2%,过去五年、过去十年CPI涨幅也都是2%,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央行非常重视物价问题,我们预测,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刘国强表示,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供给比较充足,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不过,刘国强表示,从更长的时间看,外部环境还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需求还在逐步恢复,虽然通胀的概率不大,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房地产

点名恒大,从高血压变成中风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会上指出,各部门各地方认真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张、价格过快上涨、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潘功胜指出,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不可持续出现风险,从“高血压”变成“中风”。加上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水平下移,以及持续三年的疫情冲击对就业、收入预期影响较大,多重因素的叠加放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外溢性。

潘功胜表示,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较大,租购并举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大发展空间。央行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汇率

7已不再是心理障碍

“目前我国总体的经济形势是恢复向好,但是进出口、外需还是比较弱,有不确定性。”易纲表示,过去这些年,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弹性越来越强,较好地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易纲指出,过去几年,波动率逐渐合理增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三次破“7”,但是很短的时间又回到了“7”以下,“7”不是一个心理障碍。“整个经济是稳定的,老百姓预期是稳定的,企业换汇,老百姓结汇购汇都是方便的,经济社会预期的稳定非常重要。”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还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一些小的双向浮动也是市场驱动,而这种波动对经济有好处,对进口、出口,以及大家的预期都有好处。

潘功胜亦指出,我国的经常账户有基础、也有条件保持合理规模顺差。就外汇市场和汇率的问题,影响因素是非常多元的,比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偶发的风险事件、地缘政治等。央行有信心、有能力维护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存款创新高

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释放为实际消费需求

刘国强表示,住户存款增加比较多,是去年以来引人注目的金融指标变化。住户存款增加主要是受居民消费和投资状况影响,流动性偏好上升。

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万亿元,今年以来,住户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惯性。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同比多增了7900亿元。

“随着宏观经济好转,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信心都将增强,居民储蓄也将逐步回归常态。”刘国强表示,今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疫情防控优化后,物流、人流不畅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消费场景加快拓展,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为实际的消费需求。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落地,政策效果也将逐步显现。

刘国强指出,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居民扩大消费和合理投资提供良好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编辑王进雨

校对 赵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