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多只基金变更交易结算模式。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有包含德邦基金、平安基金、易方达基金、建信基金、中融基金、安信基金、诺安基金等旗下15只基金发布完成券商交易结算模式(以下简称“券结模式”)转换公告。在这背后,新基金选择券结模式数量自2019年以来迅速攀升,其中,成立期限小于等于1年的新基金选择券结模式比例已超13%。
从2017年试点以来,基金采用券商结算模式逐渐常规化,当前甚至进入爆发期,为何券结基金占比不断增多,动力何在?德邦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吴煊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券结是大势所趋,“券商对于产品的保有率是比较认可的;另外,近年来,券商也将公募基金销售看作给客户做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手段,所以,券商近两年的基金销售份额和意愿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多家券商正在排队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目前来看,尽管银行托管规模仍占主导地位,但券商正在奋力追击,当下拥有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已达30家,与银行所拥有的牌照数量持平。
(资料图)
券结基金占比不断增多,背后原因何在?
2月23日,创金合信基金发布完成交易模式转换公告。为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提升本基金的市场竞争力,2月16日起,本基金启动证券交易结算模式的转换工作,上述转换工作已于2月21日完成。
据了解,转换后,该基金的证券交易所交易结算将委托证券公司办理,由证券公司履行场内证券交易结算管理职责。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德邦基金、平安基金、易方达基金、建信基金、中融基金、安信基金、诺安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至少15只基金产品发布证券交易结算模式转换完成的公告。
事实上,券结基金正在迎来快速增长。贝壳财经记者据Wind统计,目前全市场逾1.7万只基金产品中,采用券商交易结算模式的有1143只,占比6.47%,而2019年这一数据不到百只。
从新成立的基金来看,券结基金占比更是如此。截至目前,成立年限小于或等于1年的基金(A/C份额不合并)3065只,其中,券商交易模式421只,占比13.74%;而2021年券商交易模式占比7%左右;2020年这一占比为不到5%。
拉长时间来看,2013年证监会公布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暂行规定》。2014年托管资格审批加速,共有16家机构获得托管资格。但直到2017年年底,证监会发文开始试点券商结算模式,彼时,首批6家新基金公司试点采用券商结算模式。随后于2019年,基金采用券商结算模式进入常规化,当前券结基金已经进入爆发期。
谈及券结模式的发展时,吴煊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券结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从银行渠道来看的话,传统银行渠道销售公募基金的分成比例较高,也就是说,公募基金在扣除给银行总行渠道费用的返还之后,留存较少;另一方面,银行的中收压力比较大,所以每年会有所谓的开门红,包括采用导量的方式,即赎回一些老基金去转换首发基金,因为首发基金对于银行渠道来说,其中收比例会更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的这种基金,就成为一些小微基金(小于五千万),存在保壳的需要,券结模式应运而生。
“券商对于产品的保有率是比较认可的;另外,近年来,券商也将公募基金销售看作给客户做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手段,所以,券商近两年的基金销售份额和意愿在不断提升。”吴煊表示,短期来看,券结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公募基金面临的小微基金保壳的阶段性压力,或者有助于缓解这样的风险。
他还认为,现在券商和公募基金,在基金产品代销、基金投顾业务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点,长期来看,券结模式也是作为继银行渠道、互联网之后,是公募基金和券商双方之间又一个良好合作点。
东兴证券分析师刘嘉玮认为,“随着基金业务的快速发展,券商在财富管理领域中可发挥的空间持续扩大,和基金公司的 协同也将不断加强,ETF、券结业务等领域前景广阔。”
券商积极争取托管业务,牌照数量和银行持平
长期以来,银行一直是基金托管的大头。但近年来,券商不断发力,势必要在基金托管业务中分一杯羹。
证监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共59家,其中银行30家、券商27家,还包括中证金融和中国结算两家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南京证券、东方财富证券、第一创业证券3家券商相继获得基金托管人资格。
如果按照该数据来看,目前拥有基金托管牌照的券商达到30家,和银行所拥有的牌照数量持平。
此外,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后备军”依然不断,多家券商正在申请牌照的路上。目前16家机构申请基金托管资格获得证监会受理,其中有8家是证券公司,包括西部证券、财信证券、天风证券、东兴证券、湘财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渤海证券。
券商为何纷纷申请该牌照?此前,业内人士指出,基金托管资格可为公募、私募等各类机构提供资产保管、清算交割、复核净值信息等服务,主要赚取托管费。获批基金托管资格有助于券商加快发展机构业务。
据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券商托管业务开闸,在资格审批上受到监管部门较大力度的支持,但是由于代销实力的弱势,制约了托管业务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银行占据公募基金托管的主导地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券商进军基金托管业务,券商系基金托管人的托管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市场份额逐年提升。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托管业务提供的服务相对同质化,基金公司在选择托管人时更多考虑其基金代销能力。
日前,中基协公布的2022 年四季度的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00家数据显示,证券公司在全部机构中的整体排名进一步上升。其中,上榜银行、券商和第三方机构数量分别为26家、53家和21家,与上一季度相比,银行减少1家,第三方机构增加2家。
从保有规模看,TOP100中银行、券商和第三方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为 2.89 万亿、1.26万亿和1.51万亿,分别同比变动-23.75%、34.19%、-13.07%。
刘嘉玮认为,招商银行等零售实力突出的大型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头部互联网机构仍独占鳌头,但在投资者偏好变动下券商机会显现,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且当前行业内竞争仍较为激烈,中小券商规模集中度较低。在当前趋势下,银行和互联网平台中期内仍将占据基金销售主力,但随着业务资源的持续投入和渠道建设成果的逐步兑现,控、参股基金公司的头部券商、综合实力较强的财富管理券商市占率仍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