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未来产业”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对社会经济产生全局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特点。ICV参考了相关标准和定义,将2022年的年度“未来产业”定义为六大领域,分别是:量子信息、绿色能源、机器人、元宇宙、先进通信、生物技术。
报告综合科研实力和创新企业两个维度,评选出“未来之城”20强。中国的“未来之城”上榜了5家,分别是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合肥和苏锡常。北京以90.63的分数位居全球第二。
在科研实力的排名中,中国在科研机构指标排名上占据了前五名中的三席,分别是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其中北京在科研设施指标上排名第一。据了解,欧美城市(集群)在创新人才资源和高价值学术创造两项评价指标上表现较为突出,而亚洲城市(集群)则在科研机构(涵盖大学、实验室、研究院等)与科研设施(涵盖大科学装置、超级计算机等)方面更具竞争力。
在创新企业的排名中,以创新领导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年度“未来产业”领域专利数量为量化指标,北京表现同样突出,在三个指标排名中均位居前五,尤其是创新领导企业数量方面。
在“未来产业”发展最新动向方面,报告指出,“未来产业”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道领域,全球主要国家在关键前沿科技领域都试图抢占话语权。同时,颠覆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推动未来产业逐步走向应用前景。此外,COVID-19、数字鸿沟、气候变化等国际普遍性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加快了未来产业培育的步伐。
报告指出,“未来产业”不会偏离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的大方向。前沿科技的技术创新能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本国“未来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际竞争格局错综复杂,应警惕“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科技、人才、金融等技术创新要素带来的威胁。
编辑陈莉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