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总体来看,新市民群体不仅数量庞大,有3亿之众,而且分布广泛,工作类型庞杂,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孙祁祥称,新市民与“老市民”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许多特性,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在充分调研新市民群体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为新市民群体提供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他指出,虽然新市民群体的风险敞口大,但总体而言,他们的保险意识又较为淡薄,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在能够提供有效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有新意、有特色、有温度、有成效的保险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新市民了解保险、接受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建立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为新市民提供免费、高效的金融保险服务。

做好新市民群体的风险保障工作,还需要保险行业的内外兼修。孙祁祥表示,“内”是指行业注重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AI等先进科技手段来赋能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展业、营销、理赔、售后等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外”是指做好与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衔接。

“例如,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对接,开发或升级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险产品;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助力医保部门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医。加强与银行机构的对接,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强化保单抵押贷款功能,增强银行敢贷的信心,由此提升新市民群体银行贷款的可得性,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助力新市民创业者解决融资难题。”他建议。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程维妙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王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