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进宽出”符合社会大规律。为啥这样说?学校不能单纯理解为是“人才培养机构”,在我国,大专、中专、职校在相当程度上承担的是“社会保姆”职能。举例说:本科毕业后,按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就业的实际水准,严格意义上讲甚至“超标”,但是偏偏就业难,于是继续深造研究生,在学校里又平安渡过了人生最宝贵的数年时间。再举例:很多人其实初中毕业后就已经是“混混”了,到社会上是混,到中专学校本质上还是混,因此中专、职高一类的学校就成了事实上的收容机构、保姆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让这些人平安渡过几年,就已经算是完成了“政治任务”了,你能让这些学生们交了学费,却毕不了业吗?

同样道理,为啥今天的自考、成考、电大、函大、远程大……都那么容易“混”到文凭?呵呵,它不一定是真正的培养了人才,但说成“社会保姆”,保你平安、保你有一定进步,这不就够了么?

结论就是——“宽出”是必须的,还会继续。至于“严进”倒是不一定,随着今后人口的锐减,“严进”恐怕反而倒是做不到了。宽进宽出,大有可能。

推荐内容